2017年11月的一天,蔡恒進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做了一次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分享。蔡恒進是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教授、博導,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
2017年11月的一天,蔡恒進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做了一次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分享。蔡恒進是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教授、博導,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金融信息工程、區塊鏈等,著有《機器崛起前傳——自我意識與人類智慧的開端》、《具有智能和意識的區塊鏈系統》(即將出版)。
那場活動結束后,他之前的合作伙伴陳柏臻請他喝咖啡,閑聊中,蔡恒進教授提起了自己研究出的“Token-based”理論,并希望合伙成立一個區塊鏈項目,將理論變為現實。
一個月后,陳柏臻拉著在社區活動上認識的羅驍,在浦東機場與蔡恒進教授第一次正式碰面。一番討論后,三人決定開發一條以“Token-based”為記賬模型的公有鏈,取名“everiToken”。蔡恒進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羅驍擔任CEO(首席執行官),陳柏臻擔任COO(首席運營官)。
隨后,程希冀和王昊,兩名曾是蔡恒進教授的得意弟子,相繼加入創始團隊,負責核心代碼開發,分別擔任CPO(首席產品官)和CTO(首席技術官)。
2018年8月15日,繼主網上線后,everiToken正式推出原創Token驗證及支付標準協議--“everiPay”。自此,everiToken團隊便開始進行大規模地商業推廣。
近半年時間,他們接觸了50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項目方,與其建立合作關系的項目方有300多個。其中不乏像擁有七千多萬用戶的中國最大互聯網公益平臺志愿匯、巴西唯一的官方足球彩票、亞洲首個合規穩定幣HWGC Cash等項目的合作。
這一過程并不容易。由于團隊成員均非幣圈出身,“不被圈內人信任”是他們創業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難。但他們很快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去年5月測試網上線前,everiToken獲得了分布式資本、元道資本、千方基金、水木豐華基金和暴走恭親王等投的數百萬美元基石輪融資。這是當時極少數不是靠白皮書,而是靠實實在在的測試網上線進行融資的項目。
everiToken的技術有何特別之處?為什么這么多的項目方愿意與其合作?為什么他們在落地應用上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績?他們是如何理解區塊鏈技術與商業?區塊鏈創業中遇到過哪些坑?社區中又有哪些“有趣”的靈魂?在與everiToken首席產品官程希冀的專訪中,我們能一一得到答案。
技術與商業的平衡
everiToken公鏈的愿景是“成為通證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解決區塊鏈應用落地難的問題”。與以太坊、EOS等通用性平臺不同,everiToken專注于處理Token相關的事物。
這里的“Token”不僅僅是加密貨幣,還包括積分、卡、票、券、證書等能代表權益的通證。everiToken要做的就是為用戶輕松實現通證(包括同質化通證與非同質化通證)的發行、流通和管理。
為此,everiToken團隊開發了三大核心技術:
一是原創“Token-Based”記賬模型,能在網絡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保證安全,相較于比特幣的UTXO、以太坊的Account-based,更接近現實環境。另外,相關內容已寫成論文,并通過核心 SCI 期刊審核,即將發表;
二是引入標準化的安全合約,允許用戶使用API接口基于標準化的安全合約發行通證;
三是原創Token驗證及支付標準協議--“everiPay”,支持POS機、掃碼槍、NFC、藍牙等方式,3秒內實現面對面的小額支付。
everiToken并不追求技術上的極致與完美,而是在技術和商用之間尋求平衡。程希冀說:
“如果一個項目創始人是純粹做技術的,那他就會把區塊鏈做成一個很極客的東西,像比特幣、以太坊和EOS。他只會想做一個很牛逼很酷的東西,各種性能指標越大越好,他根本不考慮商業落地的事情。
如果這個人是純粹做商業的,對技術不了解,那就會做出不切實際的東西,比如一些做行業鏈的人,他把其它現成的公鏈拿過來,改個名字就說要整合行業資源,但他不了解隱私保護怎么做,數據泄露怎么辦,這個東西就很可能實現不了。”
這就是everiToken的優勢所在:everiToken創始團隊中,首席科學家蔡恒進教授是技術專家,羅驍、程希冀和王昊都有兩次以上的創業經歷,可以說商業上的“坑”基本都踩過。
過去的創業經歷讓他們明白“用戶需要的是簡單、可依賴的東西”,于是在整個everiToken公鏈的開發過程中,他們會去思考每一步的設計“未來能用在哪里,怎么用”。這也是“Token-based”記賬模型、安全合約和everiPay的設計理念。
另外,“對長期價值的追求”也是程希冀在過去創業中的收獲,他在專訪中分享了一個故事:
“2018年4月,FCoin‘交易即挖礦’的火熱,帶動了一批‘**即挖礦’的項目。當時我們正在設計區塊鏈的經濟模型,比如怎么收手續費、怎么挖礦、怎么分紅等等。有社區用戶和投資人向我們建議,用‘**即挖礦’這種非常有刺激性的模型,能讓早期用戶得到更多的獎勵。
這個過程糾結了半個月,我們內部也有很多爭論,有時候半夜都在討論這個事。從短期看,這種模式的誘惑力確實非常強,但長期來看,對后期加入的用戶不公平。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最后還是采用了(現在白皮書里)傳統的經濟模型。
幣圈還是比較浮躁的,當時正處牛市,大家都在盯著,如果你不做這個東西,那很可能就沒有多少人會關注你。但我們團隊都不是幣圈出身,成立項目之前對幣圈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我們只關注區塊鏈技術。”
everiToken項目白皮書的第一章第一段,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區塊鏈技術是否真的在經濟世界創造了價值?”everiToken團隊用實際行動去證明,“區塊鏈應用落地難是個偽命題,回歸商業本質”才是區塊鏈實現大規模應用的正道。
“區塊鏈+志愿服務”、“區塊鏈+智能門鎖”
everiToken在上海有一處固定的辦公地點,但團隊成員大多奔波于世界各地,諸如北京、深圳、杭州、越南、菲律賓、澳洲、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向這些地區或國家推廣everiToken。光是專訪的一個多小時里,程希冀的微信就有4個項目方拉群對接業務。
目前與everiToken合作的300多個項目方,涵蓋了公益、游戲、電商、版權、智能穿戴硬件、溯源、音樂、房地產等諸多細分領域。程希冀說:
“現在大多數公鏈都陷入了同質化的競爭中,基本上很難僅靠技術或落地應用比別人多來說服大家。這個時候反而把重點放在PR、周邊產品或者自己做DApp。”
與其它公鏈相比,everiToken的功能確實有些特別。以everiToken與志愿匯的合作為例,志愿匯是中國注冊志愿者信息系統“志愿中國”的移動端,志愿類APP總下載量排名第一(第三方統計,截至2019年3月13日),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互聯網公益平臺。
志愿者通過志愿匯平臺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志愿匯平臺一方面記錄志愿者的活動記錄、服務時長等信息,這些信息將與政府部門共享,以作為青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志愿匯獨創“益積分”體系,根據志愿者的服務時長提供相應數量的“益積分”,志愿者可使用這些“益積分”在指定的商家換取所需的商品。
由于志愿服務信息能給志愿者帶來直接的好處,比如在浙江,志愿服務可兌換為落戶積分在當地優先落戶。而志愿匯作為第三方的中心化平臺,經常有公眾打電話或發郵件質疑其數據的公正性,“無法自證清白”一直困擾著志愿匯平臺的管理者。
與everiToken的合作恰能解決這一痛點:
一方面,基于區塊鏈技術本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平臺數據的安全得以保障;
另一方面,基于everiToken的everiPay支付協議和everiPass權益驗證協議,“益積分”的流通也將更加的透明和安全。
專訪中,程希冀特別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在智能門鎖中的應用,他認為“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領域,是通證經濟重要的一環”。
隨著近幾年共享經濟的發展,民宿市場不斷壯大,但中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善,房東和房客之間存在信任和安全問題。
程希冀認為,這些問題可通過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門鎖,結合安全加密芯片來解決。他介紹道,這種智能門鎖能實現四個功能:
通證開門、鏈上自動分潤、房客信息管理和數據存證。
具體來說,房客利用everiPay支付相應的通證進行驗證和開門,這些通證可自動分潤給利益相關方,比如房東、房屋清潔公司等。同時,智能門鎖上可選配二代身份證刷卡器與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模塊,結合everiToken自研的安全芯片,公安機關可實時獲得入住者信息。并且,房東可通過安全合約,靈活地設定通證與租賃時間的兌換規則,如果超過規定時間,房客將無法開門。最后,以上三個功能的數據可實時地存證在區塊鏈上,且成本較低。
目前everiToken已與多家民宿簽署合作協議,已運行了第一批3000多個基于區塊鏈的智能門鎖。
社區中那些“有趣”的靈魂
自2018年2月至今,everiToken已由最初的5名創始團隊發展成為一支十多人的小隊伍。團隊人數這么少,為何卻能支撐起幾百個項目?究其原因,程希冀說:
“我們更多的是依靠社區的貢獻者,我們連自己的官網、技術文檔和白皮書的翻譯都是社區成員做的。我們團隊專注于核心的產品開發和業務推廣。”
社區,也許是區塊鏈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群人,因為熱愛,聚在了一起。程希冀在專訪中提及了幾位印象深刻的社區成員,他說:
“紐約大學的一個大三學生Jerry每個月都給我們貢獻代碼,他貢獻的代碼量甚至超過了一些全職,是個挺特別的小伙子。他最近挺忙的,要準備考試了。還有一個德國慕尼黑的開發者,為我們完整貢獻Java SDK的代碼。還有一個日本的開發者Masaki,雖然是日本人卻精通中文、英文、日語三種語言。”
這些社區成員中,有沒有某句話或某個舉動讓everiToken團隊覺得很感動的呢?程希冀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他說:
“還真沒有~因為他們都是敲代碼的,不太擅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一般不會說這么肉麻的話。都是聊技術方面的事情,別的不會聊太多。”
everiToken團隊一向低調,不常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他們從小的創新點切入,用行動去展示什么是更接近現實的區塊鏈,什么才是區塊鏈的未來。
當區塊鏈脫去神秘的外衣,當技術撞見殘酷的商業,區塊鏈創業者的每一步探索,都伴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一切終將被重新定義。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區塊鏈革命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 everiToken 區塊鏈 智能門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