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年底,比特幣和區塊鏈無處不在。它迅速增長的消息成為報紙、電視和電臺每日的頭條新聞。2018年,房價下跌,公眾的投資興趣也在下降
回顧2017年底,比特幣和區塊鏈無處不在。它迅速增長的消息成為報紙、電視和電臺每日的頭條新聞。2018年,房價下跌,公眾的投資興趣也在下降。甚至連比特幣愛好者也開始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未來持懷疑態度。
完成炒作周期
我們過去幾年所經歷的,就是Gartner炒作周期的一個典型例子。從早期采用者的最初熱情到大眾媒體的炒作,再到炒作結束后興趣的消退。
圖1:Gartner炒作周期
帶來的好消息是,在充分發揮顛覆性新技術的潛力之前,經歷炒作周期是一種自然規律。對于已經經歷了幻滅低谷的區塊鏈來說,達到生產率的高原現象是下一步的關注點。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主流的采用,這只能通過真實的用例來實現。其中一些正在金融等領域開發。
支付、投資和后端解決方案
自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早期采用以來,金融領域開發了一些關鍵用例,使新型支付、投資模型和金融后端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支付: 在傳統金融服務生態系統內外,支持個人之間的貨幣交易(C2C、B2C或B2B)
投機: 對具有不同增長潛力、波動性和進入壁壘的資產類別進行投資和交易
眾籌: 在投機的另一面,公司可以利用它作為一種手段,通過ICO、STO或IEO獲得類似的投資資本
分散化金融(DeFi): 創建分散化銀行服務,使其運行成本更低,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
資產代幣化: 創建可交易的代幣,表示對真實資產(如股票、房地產、藝術品等)的部分所有權。
借入/借出: 將加密貨幣抵押品存入第三方托管的貸款,直到貸款還清(或清算)
小額支付: 在無摩擦的按次付費基礎上為商品或服務支付
協作生態系統
主要在2017年開始之后,添加了幾個非財務用例。除了少數例外,他們專注于為企業和專業人士創造新的協作生態系統:
1. Web 3.0: 云服務,如文件或數據庫存儲、軟件定義網絡或通過分散網絡提供的Web代理
2. 數據生態 系統:為數據科學家和AI開發人員提供專門的服務,提供更好的數據供應、AI模型培訓和模型重用
3. 身份管理: 對人、組織或設備的通用的、惟一的、可驗證的身份
4. 供應鏈管理: 管理已裝運的物品和供應鏈上組織之間的交互
5. 數據共享: 更容易地跨組織共享數據
6.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由代碼中預定義的規則集進行自治的非層次組織
7. 收藏品: 具有獨特收藏品的協作游戲,可以創建、共享和交易
審查用例潛力
我在谷歌工作表中創建了這14個用例的清單(參見下面的鏈接),并沿著幾個維度檢查了每個用例。庫存部分包含描述、示例和目標用戶組(消費者、專業人員、企業)。評審部分捕獲用例的價值主張(可以創建什么以及如何創建強大的利益)、當前的市場成熟度以及采用的障礙(例如可用性、競爭、解決方案的可用性)。
我的主要收獲如下:
· 作為2017年牛市的一部分,眾籌和投機顯然具有很高的潛力,但它們也已經相當成熟,很難想象它們會再獨自推動10倍的增長。
· 一般的支付用例似乎遇到了瓶頸;自比特幣誕生之初,它就已經存在了,但至今尚未取得任何重大進展。小額支付有一個令人興奮的潛力,使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還沒有確定,雖然,所以它仍然主要是理論。
· 嘗試創建協作生態系統的用例似乎更有潛力,但是每個用例也有強大的個人障礙需要克服。DeFi在其價值主張上舉步維艱,供應鏈被企業壟斷,數據缺乏成熟的解決方案。
· 其他的可能有一些潛力;然而,他們還沒有取得足夠的進展和/或制定一個令人信服的價值主張。
圖3:區塊鏈用例按當前成熟度和值提出
仍然在尋找殺手用例
使用區塊鏈技術有許多有意義的方法,但是從上面的所有情況來看,很難確定一個殺手級用例可以立即推動主流采用。許多用例確實有一個明確的價值主張。
有一些候選方案,如協作生態系統(DeFi、供應鏈、數據)或小額支付,但它們都還不夠成熟或其價值主張不夠清晰。
這些情況很可能是脂肪協議假設仍然成立的原因。投資者傾向于將基礎層協議投資(或技術層2解決方案)作為對技術的押注,而不是對其進行使用。除了投機和眾籌,我們肯定還需要更多現實生活中的用例,才能讓這些投資獲得最終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