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發展勢頭繼續下去,比特幣將在10年內超越來自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等支付系統的所有競爭對手。比特幣將打敗
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發展勢頭繼續下去,比特幣將在10年內超越來自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等支付系統的所有競爭對手。
比特幣將打敗Visa和萬事達卡
在這項研究中,比特幣被用來和PayPal等傳統支付供應商進行比較,DataLight在注意到這種加密貨幣自2009年問世以來的快速發展后做出了上述預測。在短短10年內,比特幣就成功地與支付行業的領軍者展開了競爭。比特幣的發展呈指數級增長。
如果保持這個發展速度,再過10年,其將超過所有競爭對手。Visa于1958年問世,1966年萬事達隨后成立。PayPal誕生于1998年,且已經成為業內資深企業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而比特幣的發展則更為迅速。與此同時,DataLight還進一步預測,盡管比特幣目前存在技術障礙,但其將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支付網絡。
現階段,比特幣的支付系統比傳統的國際支付以及電匯要好得多。比特幣網絡的技術進展肯定有助于其成為全球主要的支付系統。
從數據中尋找蛛絲馬跡
DataLight之所以這么看好比特幣是因為對其網絡活動進行了分析。盡管比特幣在某些領域(比如容量)落后于以法幣為基礎的重要玩家,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平均交易價值)表現出眾。
2018年,比特幣的平均交易額為41615美元,而Visa、萬事達和PayPal分別為90美元、80美元和58美元。這表明比特幣作為一種大額轉賬方式具備實用性,投資者更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其費用結構更傾向于大額支付,而非小額支付。
去中心化的優勢
在2018年末,比特幣用戶的優勢更加明顯,網絡交易費用降至低點,即使是數額很小的支付也能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發送和確認。閃電網絡等主要的鏈下擴容方案最終將解決費用競爭問題。另外,DataLight還指出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優勢。
比特幣擁有超過1萬個“數據中心”(或節點)支撐其網絡,而Visa、萬事達和PayPal僅分別擁有119個、98個和51個數據中心。比特幣的地址數量目前約為2,500萬個,遠低于流通中的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數量,但每個“賬戶”的資本化程度也超過了現有的支付網絡。對比特幣未來幾年的發展做出樂觀預測的遠不止這些研究人員。除了投資者Tim Draper等業內人士外,推特首席執行官Jack Dorsey也是主要的支持者之一。(不會武術的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