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Launchpad帶來的賺錢效益,讓交易所再燃戰火。Bittrex、ZB等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不甘人后,快速推出了各自的IEO平臺,多以發售Token為主要
幣安Launchpad帶來的賺錢效益,讓交易所再燃戰火。
Bittrex、ZB等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不甘人后,快速推出了各自的IEO平臺,多以發售Token為主要功能;走在異端的反倒是火幣,推出的Huobi Prime定位為“優選上幣通道”,將功能鎖定在交易環節。
IEO刮起的暴風席卷了整個幣圈,包圍在數字資產中的項目方、投資者、交易平臺無一例外地卷入其中,特別是高占話語權的交易平臺。
暴風之下,Prime平臺也被放在“暴風眼”中審視:所謂的“優選上幣通道”算不算IEO?
3月20日,火幣Prime公示了首發項目和用戶參與規則后,有聲音認為,由項目的早期用戶、社群成員和私募投資者在Prime上交易的行為難逃募資之嫌,三輪“階梯限價期”或將引發“后一輪投資者都要為前一輪投資者買單”、代幣早期投資者蜂擁砸盤的情況。
對此,火幣全球站CEO七爺回應,Prime是一個上幣通道,與火幣以往的項目方上幣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形式上有不同設計。階梯限價機制反而是針對項目在平臺上開放交易后暴漲暴跌導致用戶以市價在高位接盤、幣價下跌后蒙受損失而考慮,“市場對Prime的誤讀還是因為平臺還沒有正式開通有關,Prime一上線,大家參與一下就明白了。”
無論是代幣銷售平臺還是上幣通道,IEO風暴帶來的賺錢效應背后,事實上是交易所爭奪優質項目、再造平臺幣應用場景的戰爭。
融資與交易的IEO紛爭
昨日,火幣全球站公布了Prime首發上線TopNetwork(TOP)的消息,公告中披露了TOP將于3月26日上線交易,同時明示了用戶參與的條件。
火幣Prime在IEO正處于風口浪尖之時出現,早在曝光之前就被傳為是火幣的IEO平臺。早在3月8日,傳聞出來后,火幣全球站CEO七爺就向媒體澄清,Prime既不是傳統的眾籌模式,也不是當下流行的IEO模式。
Prime正式公示規則后,七爺再次明確了Prime的定位,“這是一個為早期的投資者跟社區成員提供一個直接上二級市場去流通的平臺。”
七爺對IEO的理解更多強調了合規層面,他認為IEO在很多地區都面臨合規風險,從過往的這個歷史經驗來總結,為項目方融資,特別是大額融資是一個相對比較有風險的事情,“所以火幣不會去跟隨這樣一個模式。”
目前,市場對于IEO的共識為這是一種募資、融資模式。
此前,OKEx的CEO Jay Hao在微博上提到IEO時也表示,對于真正優質的項目和早期創業者來說,IEO不但是一個好的融資途徑,而且可以省去大量費用和經歷上線交易平臺,OKEx也在審慎評估這種模式的合規性。
盡管火幣多次澄清了Prime與IEO的不同,但誕生在IEO“暴風眼”中Prime仍被視作是“IEO”,存在多方出讓現有流通量募資的嫌疑。
“我認為在討論Prime是不是IEO前,有必要理清融資和交易的概念。”昨日,七爺對蜂巢財經解釋,廣義上講,融資和交易區別在于流通范圍及交易對象不同,也就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區別,“傳統企業在進行天使等輪次融資時,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參與的,只有當公司上市,進入二級市場之后,股民才可以購買該公司的股票;融資時,股份來源往往是企業創始團隊出讓,而在二級市場交易時,股民購買的股票,往往來自于其他股民的掛單。”
七爺表示,Prime是火幣專注于二級市場的創新,仍是一個上幣通道,“跟以往的項目方上火幣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在形式上有一些不同的設計。”他強調,Prime不是火幣的一個獨立產品,也沒有接入銷售代幣或者融資通道讓用戶來搶購,Prime上的通證來源是項目社區及早期機構投資者,火幣的用戶是在與他們進行交易。
對于“多個出讓方以現有的流通量融資”的質疑,七爺回應,融資的對象僅限于項目方本身,而Prime是早期社區、機構投資者以讓利的形式出讓Token,與火幣用戶之間的交易行為。
七爺舉例稱,比如一個超市進了一款不錯的產品,超市判斷該產品必定能大賣,但目前市場對該產品的認知度不夠,于是超市便與某城市廣場的管理方約定,以打折的形式在該廣場售賣產品,“廣場管理處怕出現哄搶的情況,為保障搶購者的人身安全,規定每個人購買數量及每次購買價格。這并不意味著廣場在幫超市融資。”
“階梯限價”抑制暴漲暴跌
此次,Prime宣布首發TOP的同時,在規則上引入了“階梯限價期”的機制:限價期分為三輪,每輪30分鐘,共計1.5小時,每輪設置一個限價區間(最高可交易價格),用戶可在限定的價格范疇內進行買賣交易。
火幣Prime規則中的階梯限價機制
規則中提示“原則上,后一輪最高價格不低于前一輪”,這句提示也引發了市場擔憂。有聲音稱“之后每一批投資者都要為前一批投資者買單”,還有投資者認為“階梯限價是為了讓這些項目早期參與者套現退出”。
在項目簡介里,平臺披露了首發項目TOP的前三次私募價格,均價約在0.0033-0.0034美元。七爺以TOP為例解釋,“TOP限價期的三輪限定價格分別為1 TOP = $0.00177,$0.00213,$0.00255。限價輪的價格是低于私募價的,所以讓早期參與者套現退出的說法不成立。”
針對“最高可交易價”的定價,七爺表示,這是項目方、讓利方和火幣共同協商的結果。
火幣為何要在Prime中引入階梯限價機制?
有業內人士認為,Prime在項目的開盤初始階段搞階梯限價機制,有點類似于股市開盤前的“集合競價”,以此形成一個股票的成交價,“火幣也可能是在仿照證券市場摸索為投資者找一個更合理的定價,也可以把Prime的階梯限價視作一個漲停板,抑制暴漲暴跌。”
七爺認可“階梯限價”機制對新項目形成市場價格的理解,“最近我們也關注到友商的IEO模式,發行的幣種在開交易之后,價格會急劇的暴漲暴跌,很多用戶以市價在高位接盤,導致他們在幣價下跌中蒙受損失。這本質上是風控制度缺失的問題。”
他說,階梯限價的策略正是因此而設計,以防止項目在開盤期間出現價格暴漲暴跌,造成用戶心理波動以及資產損失,因此進行了三輪限價設計,“就像之前舉例里提到的那樣,廣場為了保障參與用戶的安全,設置相關的規則。”
七爺透露,在限價后,若系統沒有遇到突發情況,很快會上線HT交易對,滿足用戶的交易需求。
IEO風暴下的項目爭奪戰
火幣急速地想要遠離IEO的“暴風眼”,但對優質項目的爭奪卻毫不退讓,從Prime(譯作最好的、最初的)的名字上就能看出這一野心。
幣安Lauchpad上線的BTT、FET引發搶購風潮后,兩個項目登陸二級市場后分別創造了10倍、5倍的漲幅,令大批投資者蜂擁而上。
無疑,IEO的賺錢效應正在卷入更多人參與,項目方、投資者、交易所個個都不想落后,這是繼“交易挖礦”模式之后,又一個流量快速聚集的圣地。
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IEO不會帶來持久性。Cointiger創始人富蘭克凌在接受嗶嗶News的采訪時表示,這個形式隱含了交易所的信用背書,道德風險是非常高,“我們去年就嘗試過IEO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后來好項目沒有那么多,我們就暫停了。眾籌沒有錯,但是風控策略有待商榷。”
萬點網創始人丁陽也認為,IEO要成功,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項目本身,“IEO只是提供了一種由交易所背書的籌資模式,考驗的是交易所對優質項目的挖掘能力。”
無論是IEO的典型幣安Launchpad,還是火幣的創新上幣Prime,都表態要為投資者挑選優質的項目。對于投資者來說,它們可能是賺快錢的渠道,但對交易所而言,賭上的是平臺的信譽。
七爺將Prime視作“搭臺唱戲”的搭臺方,“但不是哪個項目都能上這個臺,如果把以前火幣上線的項目看做腰部以上的項目,Prime上的得是頭部項目。”
在ICO破壞了市場信任后,什么樣的項目才能算作優質的頭部項目?
對此,七爺回應,上Prime的項目估值要合理;項目方有持續發展的理念,具備長期落地并持續產生價值的能力;創始團隊成員不能有任何信譽問題,包括過往從業中的職業道德問題、過往參與項目的誠信問題以及過往在公眾范圍內的言論失準與否等,“這些我們都做了背調。”
此外,除了上述基本的標準外,市場最關心的Token模型也在Prime的評估范圍內,Token模型的合理性包括流通機制設計、應用場景與實際業務緊密關聯,“還有就是Token的存在切實優化了整個經濟模型,包括Token分配及鎖倉情況也會做背調,當然項目上線Prime要獲得社區支持,因為Prime交易通道能夠實現,核心是社區的參與方愿意出讓份額,以折扣讓利給交易平臺的用戶。”
針對Prime首發的TOP,近期有網友扒出了該項目的融資歷史。
網友深扒TOP融資歷史
有用戶對此擔心出現早期融資方的拋砸行為。
對此,七爺表示,公告里已經附上了TOP Network的簡介,其中對該項目的代幣分配及鎖倉情況進行了說明,提到了解鎖時間,“一般行業默認是上交易所之后,所以沒有做特別說明。比如‘基石輪解鎖:鎖倉6個月后分3個月線性釋放’指的是在該項目上線Prime后,仍有6個月鎖倉期,此后分3個月線性釋放。”
交易所對優質項目的搶奪未來又將進入一個白熱化的階段。Prime為尋找“頭部項目”甚至打出了“零上幣費”。有聲音認為,即使Prime不收上幣費,也會變相向項目收取“風險保證金”。
對此,七爺表示,項目登陸Prime不需要繳納保證金,火幣的盈利模式仍以手續費為主,“一些有潛力、有長遠落地打算的項目可能缺乏知名度和影響力,沒能被挖掘出來,火幣Prime幫用戶挑選出來后,在我們搭的臺子上露出,項目的早期參與者、投資者愿意出讓利潤給火幣的用戶,這是我們更看重的雙贏,所以火幣在評估項目時也會更加謹慎。”
對于市場上的爭議,七爺認為,這是因為Prime還沒正式開通交易,“平臺開放交易后,大家試一下就明白了。”(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