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騙子橫行。就在前幾天,天津權健集團涉嫌傳銷,無不令公眾為之咋舌。而區塊鏈,作為一個對廣大民眾來說新生又火熱的概念,也成為
年關將近,騙子橫行。
就在前幾天,天津權健集團涉嫌傳銷,無不令公眾為之咋舌。而區塊鏈,作為一個對廣大民眾來說新生又火熱的概念,也成為傳銷分子的活躍地帶。
硬幣君注意到,有數據顯示,虛擬貨幣、傳銷等案件近年來正成倍數增長。人民日報此前公布的涉嫌傳銷的102個名單之中,便有多個“虛擬貨幣”項目位列其中,其中不乏“副市長站臺”等包裝手段。
在這些“幣圈權健”的“玷污”之下,區塊鏈被污名化、妖魔化,成為區塊鏈健康發展的毒瘤,投資者對區塊鏈的認知亟待提高。
1
區塊鏈成傳銷高發地
前段時間,天津權健集團涉傳銷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2019年1月13日,權健公司負責人束某某等16人被依法批準逮捕。
經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證據材料,告知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并訊問犯罪嫌疑人后,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決定。
一家聲名顯赫的公司原來是干著傳銷的勾當,有人感嘆唏噓,有人稱大快人心。
而傳銷形式變化多端,向來是哪個概念火熱就蹭哪個,讓廣大民眾防不勝防。
大火的區塊鏈和暴漲的虛擬貨幣也被傳銷組織用來蠱惑大眾。傳統的傳銷模式紛紛“轉型升級”,披上“區塊鏈”、“虛擬貨幣”的外衣,以高額收益為誘餌,拉人頭發展下線。
一位小企業主向硬幣君表示,近期便不斷收到這些宣稱是“區塊鏈”的投資項目,他們利用微信群、QQ群等營造出“很賺錢”、“多人搶”的假象,引誘人們加入會員。
根據上述爆料者提供的信息來看,“試錯成本極低”、“不就是一頓飯錢”、“200元就能成為會員”等表述令人啼笑皆非,仔細研究也不難發現其漏洞百出。
令人憂心的是,上述案例并非個案,區塊鏈,虛擬貨幣,正成為傳銷高發地帶,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硬幣君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在“虛擬貨幣”“傳銷”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2018年,我國虛擬貨幣的傳銷案件高達166起,2017年是94起,2016年是46起,近幾年年均增長率超100%。
2
包裝手段五花八門
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近被人們所廣泛提及和關注的概念,也被犯罪分子盯上。而根據公開資料可以追溯的最早的區塊鏈傳銷案,發生在一年多前。
資料顯示,2017年,ICO盛行,西安破獲全國首例“虛擬貨幣”傳銷案。
當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清剿”傳銷的大規模行動中,在陜西曲江端掉了一個新型特大網絡傳銷團伙。
這個傳銷組織以“虛擬貨幣”為誘餌,公司化運作,層層發展下線非法謀利。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在高檔寫字樓內辦公,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經營范圍包括:從事互聯網、信息科技、計算機軟硬件開發、游戲開發、大型慶典、設計制作廣告等20項業務。
據了解,從2017年3月至8月初,短短5個多月,參與該傳銷活動的人員達3000余人,該傳銷組織非法獲利8000余萬元。
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有文化。為了能以假亂真,這些傳銷項目無所不用其極,包裝手段五花八門,具體到區塊鏈行業,配上“通證經濟”、“權益證明”、“應用場景”等專業用語和似是而非的宣傳話術給人洗腦。
傳銷宣傳手段多變,包裝成各種名頭,采取公司化運作,邀請“知名人士”站臺,甚至租下高級辦公樓,化身正規公司,傳銷組織的手段層出不窮。
尤其是區塊鏈行業,廣大民眾對區塊鏈、虛擬貨幣認知欠缺以及暴富心理,成為傳銷分子的溫床。
2018年7月,人民日報公布了一份傳銷組織名單,102個不完全的傳銷組織名單中便有23個傳銷組織以虛擬貨幣的名義進行運作。
從名單中可以看出,由達康公司打造的山寨“暗黑幣”從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底,短短8個月時間就在中國內地發展會員3萬余個。
案發前,達康公司每天入賬資金達到兩三千萬元,總涉案金額近15億元,老大被稱為地下錢莊女王。
河北警方破獲的FIFA精算項目顯示,騙子稱投6萬能賺16萬;百川幣傳銷組織曾拉攏欺騙地方黨政干部,開會還請來某副市長致辭……
3
公眾認知亟待提高
根據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聯合國家工商總局(廣東深圳)反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共識別出3534個疑似傳銷平臺,平臺參與人數高達3176萬。
其中金融投資理財類、商城返利、虛擬幣、微商類型的傳銷組織數量最多,成為新型網絡傳銷的主流模式。金融投資理財類更達到30%,占比最高。而虛擬幣傳銷占比已達到7%,成為排名第六的傳銷類別。
2018年度傳銷態勢感知數據雖尚未發布,但綜合來看,傳銷活動類型或將繼續向金融投資理財類集中。
業內人士分析,虛擬貨幣成為傳銷高發地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和錢近。比特幣的暴漲帶動了區塊鏈、虛擬貨幣的熱度,幣的炒作屬性為傳銷提供了極大便利。
另外,區塊鏈行業自身亂象橫生,充斥著喊單,跑路,罵戰,拉盤;真假難辨,成為“偽區塊鏈”項目滋生的溫床。加上比特幣近年來的暴漲更是使得民眾“一夜暴富”的心理極具放大。
在區塊鏈發展的道路上,民眾的認知亟待提高。
近期,一些傳銷、資金盤活動已經開始脫離人民幣交易,他們通過結合一些市值排名前列的數字貨幣項目進行集資,但仍然是動靜結合的高收益、高額推薦獎勵等套路,如AE鎖倉計劃、XX錢包等。
據了解,AE鎖倉計劃打著數字貨幣AE官方的名聲,由團伙提供一個鎖倉APP,用戶可以將AE幣提現到該鎖倉APP中,每日獲得不菲收益,邀請他人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獎勵。據不完全統計,AE鎖倉計劃總涉及金額接近千萬,維權群三個,涉及人數達800人之多。
可以肯定的是,傳銷都離不開這三個特點。
一是“入伙費”,參加人員需要交錢入會,傳銷團伙才能吸納資金。
二是“拉人頭”,建立層級制度,有豐厚的層級獎勵,讓加入者發展下線。
三是“團隊計酬”,傳銷團隊通過“發展下線、層層提成”的方式誘騙財富。以發展人員為計提報酬或返利依據。
萬變不離其宗,包裝五花八門,本質上套路實際又十分明顯。加密貨幣并不是妖魔鬼怪,但投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以甄別。年關將近騙子多,加密貨幣概念新穎,難免被不法分子用于行騙,值得投資者提高警惕,避免傳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