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日本17世紀以前的一個稻民,你的生活將苦不堪言。雖然種植水稻的成本或多或少是固定的,種子、肥料、水和人力,但你在市場上得到的
如果你是日本17世紀以前的一個稻民,你的生活將苦不堪言。雖然種植水稻的成本或多或少是固定的,種子、肥料、水和人力,但你在市場上得到的最終價格卻是靠天吃飯的。在豐收期間,大米價格會下跌;在糧食歉收之際,大米價格會飆升。
隨著農民、商人和貿易商的增加,1710年,世界上第一個現代的、有組織的期貨交易所——日本大阪的堂島大米交易所(Dojima Rice Exchange)出現了,該交易所是為了在標準化合同的基礎上進行大米期貨交易而設立的。因此,被稱為“期貨合約”。
從理論上講,標準化大米期貨合約的初衷是為了給大米提供穩定性。農民可以鎖定其產品的未來價格,進而做到對大米的生產價格心中有數。而投機者或者貿易商則可能采取相反的做法,從后續合約交割時產生的差價中獲利。但是,之后發生的一些事情卻推翻了這些假設。大米歉收并沒有導致大米價格上漲,反而導致大米價格暴跌。
由于日本經濟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大米作為交換媒介,所以那些以大米為收入來源的武士們在大米價格與現行貨幣相比大幅下跌時感到驚慌失措。在大米收成和大米價格成反比的關系中,投機者和所謂的的共謀者們趁機闖入大米期貨市場,囤積大量大米并對價格進行操縱,進而導致了大面積的饑荒。日本早期在期貨市場的經驗遠非提供穩定、容易獲得和透明的大米市場,而是災難性的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發生的事情,無外乎為了試圖理解管理期貨市場的機制,確保大米的最低價格和最高價格,政府贊助、監管和最終與戰略商店的聯動,進而確保早期大米期貨市場的失誤不再重演。
那么這一切與加密貨幣有什么關系呢?
一些觀察人士注意到,11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負責人稱Bakkt將推遲原計劃于12月20日推出的首個完全受監管的比特幣期貨合約,具體推遲到2019年1月24日。在已經失去利好消息的加密貨幣市場上,這使得本已陷入困境的比特幣價格再度下挫,之后又有所回升。
市場反應過度是有爭議的,交易員將Bakkt視為解決加密貨幣價值問題的“殺手锏”,但另一方面,這種看法似乎有些過于樂觀,并且會促使本就被質疑受到高度操縱的加密領域的投機現象進一步加劇。
1.比特幣還不是一種戰略資產
盡管我非常希望比特幣有朝一日能成為像糧食一樣的戰略物資,但目前還沒有。無論是作為交換媒介還是價值儲存手段,比特幣都需要多年時間來證明自己。因為它幾乎不為商人所接受,機構投資者對此持懷疑態度,也沒有正式的機構將其視為全球舞臺上的主要參與者。
與大米不同的是,我們目前還不需要比特幣來維持生存——它遠非一種戰略物資。再加上比特幣有無數的替代品,除了上千種可用的加密貨幣外,還有貴金屬、法定貨幣、藝術品、不動產(房產)和其他收藏品。我們或許可以不用比特幣,但對于普通日本民眾而言,他們沒有大米可能就無法生活很久。
2.誰在購買這些比特幣期貨?
受挖礦地點,困難程度和電力成本的影響,比特幣的挖礦成本也千差萬別,期貨市場上比特幣的全球最低價格將驅使礦工前往期貨價格能保證他們達到最低盈利的地點,但這也意味著,通過鎖定未來的比特幣價格,更多的礦工可能參與到有利可圖的挖礦地點中,進而提高哈希值,侵蝕挖礦本身帶來的利潤。與傳統農業不同,比特幣挖礦的供給側等式得到的響應幾乎是瞬時的(the response to the supply-side equation of Bitcoin mining is almost instantaneous ),比特幣的哈希值是透明并且可以被監控到的。不像稻農,他不能把他的稻田連根拔起,比特幣礦工可以,無論是身體上還是通過各種采礦池。不像農場,比特幣礦工可以簡單地關掉他們的采礦設備,但不能指望農民在種植季節中途停止種水稻。
比特幣挖礦也有可變成本,這意味著即使比特幣挖礦者購買一份期貨合約,鎖定比特幣挖礦的上述生產成本,但考慮到成本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也無法保證未來的價格足以支付成本。
另一個主要區別是,稻農不能在種植季節中途交換他們的作物,洪水泛濫的稻田不能突然換成種植小麥或土豆,但比特幣礦工可以。基于價格和成本,他們可以重新配置礦機,以開采任何在當時最有利可圖的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的礦工們目前已經這么做了。
比特幣期貨合約遠非提供確定性和穩定性,而是在未來日期交付一定數量的比特幣,這將削弱許多商業加密貨幣開采者已經享有的靈活性。當一個加密貨幣的礦工可以在需要時切換到另一個加密貨幣時,他們為什么要承諾將來交付比特幣?
因此,如果礦工不一定是比特幣期貨合約的主要買家,那么誰是?
就像是18世紀初的日本——交易員和投機者可能是比特幣期貨市場的關鍵因素,這只會導致巨大的熱潮,其特點是表現出非理性繁榮和極度悲觀,就像今天的比特幣市場。一個受到全面監管的比特幣期貨市場遠非穩定的預兆,它將加劇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臭名昭著的極端波動,并削弱其作為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手段的作用。比特幣期貨市場非但不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反而會加劇人們對已經縮水的比特幣市場的猜測和操縱。
3.比特幣期貨已經出現一段時間了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加密貨幣高峰期,芝加哥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都大張旗鼓地發布了自己的比特幣期貨合約。交易員原本預計每天有數萬份合約,但市場尚未做好準備。由于托管解決方案令人懷疑, 機構投資者尚持觀望態度,交易量并未達到交易所的預期。
綜合來看,在2018年第三季度,CBOE和CME每天合計交易約9000份合約,由于機構資金仍處于觀望狀態,這一交易量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很快上升。相比之下,CME在2018年第二季度每天交易1800萬份與石油、黃金、利率和標普500指數等相關產品的合約。
更糟糕的是,杠桿效應并不適用于比特幣。交易者需要給標普500合約的交易提供4%的抵押品,而同一交易員則需要為一筆比特幣交易提供10倍,即40%的抵押品。這意味著在一個清算所中要存入超過4000美元以進行10000美元的交易,這很難說是資源的有效配置。但考慮到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性,最終CBOE和CME要求比特幣期貨交易中處于高位的人來承擔交易對手風險,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于大型機構占據了期貨市場交易量的大部分,它們在比特幣市場的明顯缺席意味著比特幣期貨的交易可能仍將保持低位。除了投機之外,比特幣期貨沒有進行套期保值的需要,也沒有主要的商業或機構用途。雖然比特幣期貨的自然客戶可能會在某一天出現,但那一天還沒有到來。至少在小麥和大米期貨方面,大型農場主和農產品生產商以及農產品用戶都需要期貨合約來對沖掉他們的風險,但由于比特幣幾乎不是其他產品的原料,所以至少在這點上很難看出,除了礦工,誰還需要對沖比特幣價格波動的風險。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比特幣可以直接兌換成其他加密貨幣。
結論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一片蕭條。該行業應該追求的是建立基礎設施,為更廣泛的采用、易于訪問和使用案例奠定基礎,而非試圖希望有另一個加密貨幣來拉高套現。雖然我無法想象中本聰對比特幣的終極愿景是什么,但我認為,把比特幣“變成”受監管的期貨,當做一種投機和賭博的工具,這顯然與中本聰的烏托邦理想相距甚遠。
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期貨合約,尤其是在微軟、星巴克和紐交所的支持下,將有助于將一批全新的用戶帶入低迷的加密貨幣市場,進而去引發人們的注意和興趣。盡管加密貨幣領域可能需要公眾的關注來重新激發人們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興趣,但加密貨幣不需要更多的投機——它們需要更多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