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一段時間,STO這種模式開始被廣泛的議論和關注。那什么是STO?STO,全稱 SecurityTokenOffering,即證券型通證發行。STO是一種以Token
背景
近一段時間,STO這種模式開始被廣泛的議論和關注。那什么是STO?STO,全稱 SecurityTokenOffering,即證券型通證發行。STO是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這種Token可以用來代替股票、債券、貸款等資產標的。STO并不是新鮮的東西,這種雛形早就出現過。美國素來對Token發行采取既開明又嚴監管的態度,之前有很多ICO被定義為詐騙,而很多ICO走的流程為尋求合法性已經有STO的雛形。在中國之前的一些交易所上也上過一類代幣,是拿實體資產做背書,這種也有STO的雛形,但是并無政府監管還是跟ICO一樣無序。
而STO的出現本身就是對ICO野蠻混亂的反思與改進,ICO這種模式誠然具有高效性和創新性,也為一些實際做事的區塊鏈企業提供了便利的融資途徑,但是新模式也過不了人性這一關。融資的便利性為非法詐騙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丑聞倍出,到現在再提ICO已經是聲名狼藉。
現狀及優勢
IPO是傳統的募資方式,但是門檻太高,需要滿足運營條件和財務條件等指標,不具備普遍適用性,同時,且IPO較長的運作周期并不適用于募資需求急切,規模較小的企業。
ICO作為伴隨著區塊鏈浪潮出現的新模式,降低了募資的門檻,簡化了募資流程。但是合規性不足,從以往的成功案列來看主要是區塊鏈領域企業募資途徑,也不適用于普遍的實體企業。且由于缺乏監管有大量的違法詐騙行為,在一些國家如中國也是被禁止。
STO目前看來確實有其存在合理性,結合了IPO與ICO的優勢,是較為中庸穩妥的方案。它具有以下優勢:
1.雖然ICO已經被主流拋棄,但是新型投資方式和融資方式都是是市場所需要的,STO模式給了一些企業更便捷的融資渠道,借助TOKEN的流動性也給了全球投資者更多的投資選擇。
2.IPO運行模式周期太長,而且成本高。STO基于區塊鏈底層采用的分布式記賬等機制能夠提供更簡潔的投資流程,降低成本,在現在瞬息萬變的時代,STO更能滿足實際需要。
3.STO是以資產為背書的,更能落地于實體,也符合大部分國家的監管規范,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區塊鏈技術服務于實體,STO的模式可以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融資選擇性促進發展。
STO的模式可以像現在存在的區域性股權交易所一樣給中小企業帶來融資途徑,同時有Token的優勢極大的增強流動性,可以被更多地區的投資者所持有。
未來探索
目前看好STO模式、探索STO途徑的交易所有很多:
1、傳統交易所:
納斯達克(Nasdaq)正策劃推出通證化證券平臺。此平臺為公司提供了一種安全的Token交易,作為籌集資金的新方式,即 STO。摩根大通區塊鏈負責人在10月30日也表示,摩根大通將基于以太坊打造的企業級平臺Quorum,實現多種資產的Token化,包括金條、貴金屬、房地產和藝術品。而Quorum本身是一個可用于資本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的平臺。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此舉STO的屬性,但通過Token擴大資產的可證券范圍,已是大勢所趨。
2、數字交易所:
Coinbase、幣安、OKEx等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正積極布局STO,Coinbase,已獲得了SEC和FINRA 的批準,成功收購了持經營許可證的證券交易商為STO鋪路。OKEx目前已與馬耳他證券交易所成立合資公司, 并將按其監管框架建立證券類代帀交易所。而還有像tZERO、Polymath 這種專為STO模式而生的平臺也已經小有成績。
從現狀來看目前項目方、交易所、發行解決方案商、周邊服務機構等四類機構已經開始參與STO實踐探索中,這個領域的競爭也會逐漸加重。而就在今天香港證監會官網發布聲明:證監會將在其監管沙盒內,探索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是否適宜受到規管,并會觀察有意從事有關業務的平臺運營者在沙盒環境中的運作情況,以及它們能否符合建議的監管規定。如果證監會在此階段結束時認為適宜對平臺運營者作出監管,便會考慮發出牌照及對它們進行密切監察。證監會正密切留意虛擬資產的發展,并可能在適當時候發出進一步指引。
此舉表明了對數字貨幣市場的開明態度,而STO類型的資產平臺此后也有理由將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布局點,隨著數字資產沙盒監管模式在香港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未來大陸市場也有可能出現符合合規需求的STO商業模式體系。這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