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2020_国产免费成人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_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久久夜色_美国超碰在线_男人天堂tv

您的位置:首頁 > 互聯網 >

從高調進擊到大潰敗 樂天集團連年虧損在華黯然退場

2018-10-17 15:41:52 來源: 中華網

退出中國市場是樂天瑪特及時止損的表現,因為手里已無其他的牌可打。 中國企業家綜合編輯|高歡歡登陸中國市場11年后,有著亞洲零售業之最稱

樂天集團兩次輸血均失敗 樂天瑪特無牌可打退出中國

“退出中國市場是樂天瑪特及時止損的表現,因為手里已無其他的牌可打。” 中國企業家綜合編輯|高歡歡

登陸中國市場11年后,有著“亞洲零售業之最”稱號的韓國商業巨頭樂天瑪特最終還是敗退中國。

樂天集團

10月15日,據第一財經報道,在此前旗下零售超市樂天瑪特在華93家門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團出售的基礎上,余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鋪,也擬在年內徹底關店,這意味著樂天瑪特將徹底告別中國市場。

樂天購物2018年一季報顯示,當季其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4%,營業利潤虧損160億韓元(約合9497萬人民幣)。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全球大賣場業態整體不景氣,行業在走下坡路。電商和物流行業快速發展,使得購物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大賣場行業吸引力下降,而樂天瑪特本身市場競爭力一般,企業本土化經營難度也比較大,其實包括沃爾瑪等外資企業也生存艱難,比如大潤發被內資企業阿里收購等。”他還認為,“樂天瑪特退出中國市場本質上是一場零售革命”。

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樂天瑪特企業本身的經營和管理。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早期樂天瑪特進入中國市場是有政策利好的,只是它自身經營沒做好,定位不足,無疑會失去中國消費者”。他認為,“本土商超品牌的強勢崛起和大賣場領域的諸多新玩法,比如引進生鮮和餐飲模式等,這對固守(陳規)的樂天瑪特是一種倒逼式的挑戰。”

郭增利還認為,“退出中國市場是樂天瑪特及時止損的表現,因為手里已無其他的牌可打。”此外,“當它對未來沒有更多想象力的時候,其發展布局和戰略眼光自然會受到限制,創新也就成了冒險的plan B。這也是大勢所趨,沒人能打敗趨勢,退出是其基于現有市場環境做出的較優調整。”

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的生命已進入了倒計時,從“薩德事件”爆發到徹底告別中國市場,這一雪崩式的潰退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從高調進擊到大潰敗

樂天瑪特是韓國樂天集團旗下專營大型超市的子公司,后者作為韓國五大集團之一,僅次于三星、現代汽車、LG、SK,曾在世界500強排名第28位。數據顯示,樂天集團在中國的事業占據其整個版圖的29%,韓國樂天免稅店整體購買額中70%來自中國消費者。

曾高調入華

《中國企業家》從樂天瑪特中國官網獲悉,2007年,樂天瑪特開始拓展中國市場;2008年5月,樂天瑪特以鯨吞北京萬客隆8家門店為標志,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009年10月,樂天瑪特擊敗本土零售巨頭物美集團,以48.7億港元(按當年匯率折合60多億元人民幣)對江蘇時代超市進行全盤并購。

公開資料顯示,樂天瑪特此前計劃2018年將中國門店增至300家,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成為“亞洲零售業之最”。但從2012年開始,樂天瑪特就后勁不足,關閉數十家門店,并一直在努力尋找買家來止損,接觸過的買家包括物美、中糧集團、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企業,意在出售中國區業務。

據報道,2013年后,樂天瑪特在華銷量每況愈下,損失從2013年的830億韓元到2014年的1410億韓元,再到2015年的1480億韓元以及2016年的1240億韓元,四年間損失高達49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億元)。

連年虧損,一個月內出售93家門店

“薩德”事件將樂天在華困局推向高潮。2017年2月,樂天集團與韓國政府簽署換地協議,同意轉讓星州高爾夫球場地皮,用于韓國國防部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受制裁和消費者抵制的影響,樂天瑪特在中國的經營業務幾乎陷入癱瘓。

為此,樂天集團2017年曾兩次緊急輸血,累計金額達40億元,稱“決不放棄在華業務”。

第一次“輸血”:2017年3月,韓國樂天集團向中國樂天瑪特緊急輸血3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其負責人當時預計僅夠撐到8月底;

第二次“輸血”:2017年8月,韓國樂天集團向中國樂天瑪特進行第二輪緊急注資,這次“輸血”的金額為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8億元)。

可惜,這仍然未能挽救樂天瑪特的在華門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3日,樂天在華的99家門店中已有87家關閉,占其門店總數的80%左右,剩余賣場銷售額也減少八成以上。2017年9月,樂天方面被迫決定出售樂天瑪特在華業務。據推測,樂天瑪特因“薩德”風波損失的銷售額約為70.4億元人民幣。

根據樂天購物財報顯示,2017年樂天購物在華銷售額僅有634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6億元),相比2016年的12437億韓元幾乎下滑五成。

受“薩德”事件影響,樂天瑪特開始大舉出售在中國的門店。據海外網報道稱,今年4月26日,樂天瑪特向中國物美集團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鋪,隨著此次華北和華東地區的店鋪接連出售,樂天瑪特在國內僅剩華中、東北地區的14家店鋪。

5月11日晚間,利群股份發布公司稱,公司擬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2家香港法人公司,以及10家華東地區法人公司,這些公司旗下資產包括15處房產和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這筆交易對價為人民幣16.65億元。

8月30日,利群股份表示公司已完成轉讓方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相關工商變更手續,香港豐捷有限公司下屬江蘇樂天瑪特商業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利群時代商貿有限公司。

內憂外困,黯然退場

“薩德”風波只是加速樂天瑪特敗退的一個導火索。據一財報道,除了中國市場的困境外,樂天瑪特還面臨著來自韓國本土市場的壓力:

一方面,壓力源自本市場陷入瓶頸期。根據韓國流通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今年9月,韓國三大倉儲超市連鎖(易買得、樂天瑪特、HomePlus)的平均同比增長僅1.5%,達到歷年同期的最低增長值;而在此前的7月,更是達到負增長。

與該數據匹配的,則是店鋪數的減少:隨著2015年韓國政府為保護地區商圈,接連推出“周日強制休息制”、“一定距離內限制開店”等政策以來,韓國三大倉儲超市連鎖的店鋪總數增幅開始大幅放緩,甚至開始出現了負增長的趨勢。

此外,造成樂天瑪特當前困局的,還有樂天集團的家族內斗。據媒體報道,2015年至今,樂天集團創始家族的斗爭頻頻登上韓媒頭條。先是樂天創始人辛格浩在長子辛東主的支持下解除了次子辛東彬韓國樂天集團會長的職務,后是辛東彬在其母親的幫助下重返集團,將其父踢出控股公司。而樂天創始人辛格浩長子辛東主不敵弟弟辛東彬,欲套現離場。他曾揚言,“在大部分超市關閉后,樂天購物應‘立即’從中國市場撤出”。

如今,辛東主已經得償所愿,樂天瑪特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也許,對于內憂外困的樂天瑪特來說,能否賣出好價錢已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及時止損總好過無力回天的“輸血”。

“水土不服”并非孤例

從曾經輝煌一時到黯然退場,樂天瑪特并非零售業巨頭的孤例。

同為韓國超市企業易買得的命運也證明了薩德事件并非決定性因素。據悉,易買得超市1997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易買得隸屬于新世界集團,后者是韓國最大的商業流通集團,擁有百貨商場和大型綜合超市等業態。易買得超市在韓國擁有70家門店,占有韓國市場32%的市場份額,門店數和銷售額均超過了沃爾瑪和家樂福在當地市場的總和。

但在20年的時間里,易買得的中國門店最多只有27家,即便如此,易買得也并沒有比樂天瑪特存活的時間更長。2017年9月11日,易買得宣布將其在中國剩余六家門店中的五家賣給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卜蜂蓮花超市,另外一家也將出售。

據澎湃新聞,2018年1月31日,易買得從中國撤出前的最后一家門店無錫錫山東亭店關門。有媒體分析認為,沒能實現店鋪和品牌本地化是易買得退出中國的主要原因。

這些曾經雄霸一方的零售巨頭遭遇大敗局的背后,既有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電商挑戰、全球零售市場萎縮等緣由,當然也有其自身經營的悲哀。

值得關注的是,易買得的退場,其實只是韓國企業在華經營受挫的一個縮影。據媒體報道,不止是超市,三星手機、現代汽車、韓國家電等,都面臨這樣的挑戰。眾多韓企在華潰敗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中國本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和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

然而,有人敗走麥城,也有人來勢兇猛。國際零售巨頭開市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ostco)日前確認將在上海開出首家實體門店。業內人士認為,國際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的進和退,表明實體零售中,高性價比和深度體驗感會成為未來零售制勝的關鍵。

關鍵詞: 連年 樂天 高調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