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的姑媽》遭遇票房、口碑爭議,其出品方開心麻花股權亦處于股權轉讓進行時。10月10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在北京產權交易
《李茶的姑媽》遭遇票房、口碑爭議,其出品方開心麻花股權亦處于股權轉讓進行時。
10月10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在北京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其擁有的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開心麻花)11.33%的股份,轉讓底價6.12億元,一次性支付。2015年12月29日,開心麻花正式掛牌,成為新三板話劇第一股。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官網顯示,作為唯一的一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其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及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等聯合發起,總規模200億元,首期募集41億元。
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開心麻花營收3.41億元,凈利潤4345.07萬,資產總計10.70億元。去年年報中,開心麻花營收8.22億元,凈利潤3.91億。
轉讓資料還顯示,張晨為開心麻花第一大股東(48.33%),此次出讓股權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第二大股東(11.33%),北京開心兄弟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為第三大股東(11.11%)。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開心麻花IPO折戟。4月3日晚間,開心麻花在全國股轉系統發布公告稱,因擬進行股權結構調整,經公司認真研究和審慎決定,擬終止在創業板的IPO并撤回相關申請文件。這意味著,開心麻花耗時九個月時間的IPO之旅,暫時畫上句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消息,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中介機構人士在當時稱,開心麻花終止IPO的原因主要是來自證監會的“勸退”,從其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具體“勸退”原因也許不是凈利潤層面,更多可能是類似于內部控制這些規范性問題。接近開心麻花的中介結構人士透露,出于融資需求,開心麻花也在考慮赴港上市,股權調整也可能與此有關。此次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出讓股權,或就是開心麻花“股權調整”計劃中的一步。
與此同時,開心麻花正遭遇業績“尷尬時刻”,其出品的《李茶的姑媽》,成績不如預期。開心麻花去年出品的《羞羞的鐵拳》,貢獻了14.57億票房,超過同期上映其余8部影片之和,在2017年全年電影票房中位列第三。截至10月10日,《李茶的姑媽》累計票房5.42億,不及《羞羞的鐵拳》一半。
開心麻花業績頻繁波動亦引人注目。2015年,開心麻花首部電影《夏洛特煩惱》獲得14億票房,使其整體業務收入較2014年大增 154.8%; 2016年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驢得水》票房不利,開心麻花整體營業收入直接比2015年減少了 23.81%。開心麻花去年半年報顯示,其凈利潤 2635.28 萬元,同比下降19.43%,今年四月公布 2017 全年財報時,一部《羞羞的鐵拳》直接讓原本下降的利潤直接逆勢增長了 441.81%。
新三智庫研報認為,開心麻花演出業務和影視業務都屬于內容產出,單一的內容產出,若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則會增大業績下滑的風險。如何在逐步擴大業務規模的同時,保持業務的穩定增長,成為公司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