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海底撈已通過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73 43億元
9月3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海底撈已通過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73.4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47.56億元增長54.4%。
業績的高速增長,與海底撈正提速開店擴張有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底撈5月提交的招股書中,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其擁有餐廳共320家,而在新招股書中截至目前其已擁有362家餐廳。今年上半年,海里撈新增71家門店,其中63家已達致初步月度收支平衡,且大多數新增門店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此外,海底撈同店(經營一年以上)銷售比上年同期增加6.4%,二三線城市降幅較大。
二三線城市成業績增長主力
海底撈業績持續高速增長。更新的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73.43億元。而公司2015~2017年營收總額分別為57.57億元、78.08億元和106.37億元。
海底撈的收入主要來自火鍋餐廳經營,今年上半年餐廳經營收入占其營收97.4%。據沙利文報告,按2017年營收計算,海底撈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
其業績增長仍主要得益于在二三線城市餐廳經營收入的大幅增加。數據顯示,海底撈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為18億元,去年同期為14.27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為34.68億元,去年同期為23.40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為14.01億元,去年同期為6.36億元。
二線城市的翻臺率同樣拉高了海底撈翻臺率整體水平。根據沙利文報告,海底撈的翻臺率在中國主要中餐品牌中較高。今年上半年其在二線城市的翻臺率最高達到5.1次/天,而整體翻臺率則為4.9次/天。2015年~2017年,其翻臺率分別為4.0次/天、4.5次/天以及5.0次/天。
海底撈在外賣業務、銷售調味品及食材產品等業務上也有一定增長。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實現營收1.33億元,去年同期為9773萬元;銷售調味品及食材產品業務營收為5725萬元,去年同期為1165.1萬元。
新增門店已接近去年開店數
海底撈近兩年正快速擴張,且計劃開店數量較前幾年明顯提升。
海底撈新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其全國門店數量由2017年底的273間增至362間;今年內已開設95家新餐廳,接近去年全年開店數。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增71家門店,其中63家已達致初步月度收支平衡。而去年海底撈共開了98家新店,其中的97家已達致初步月度收支平衡。這意味著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新開的169家門店中,有9家處于虧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開設的新店多在二三線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底撈新店的翻臺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數據顯示,新開餐廳上半年的翻臺率僅為4.2次/天,而去年同期新店的翻臺率為4.8次/天。海底撈表示,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餐廳于2018年第二季度開業,并處于啟動上升周期。
隨著門店數量增加,海底撈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管理難度也會加大。繼2017年“老鼠門”后,此前還曾有消費者舉報稱在海底撈門店就餐時吃出蟑螂。今年6月和7月其自查公告也顯示,海底撈門店共計查出27起食品安全風險事件。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稱,其正在規范供應鏈及餐廳的食品質量及安全標準,在食品質量控制方面投入超過500名指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