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們正在各個方面展開較量,從客戶數據,到與零售商的獨家經銷合同。如今,這場競爭正在向物流網絡和倉儲領域蔓延,
英媒稱,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們正在各個方面展開較量,從客戶數據,到與零售商的獨家經銷合同。如今,這場競爭正在向物流網絡和倉儲領域蔓延,主要運營商花費數百萬美元,以求獲得最佳倉庫位置,從而縮短寶貴的交貨時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0日報道,美國仲量聯行駐中國的工業負責人斯圖爾特·羅斯說:“倉儲和物流行業確實正在追隨消費的增長。中國消費者把在線消費推升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報道稱,這場圍繞物流和倉儲的爭奪戰與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為獲得中國電商市場支配地位而展開的廣泛競爭同時進行。中國商務部稱,該市場去年獲得了7.1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05萬億美元)的收入。
報道認為,這場競爭刺激了對優質倉儲空間的迫切需求。鑒于擁有房產的前期資本成本很高,倉儲是物流鏈上少數不由電商公司在其內部處理的環節之一。
仲量聯行稱,到今年年底,中國預計將擁有5200萬平方米的高質量倉儲空間。國家郵政局稱,去年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圍繞倉儲樞紐的高效網絡對于處理這些包裹至關重要。
報道稱,這場物流戰的核心是電商巨頭占領最佳倉儲位置的競賽,它們需要比競爭對手更早預見到消費者需求所在區域。
德勤中國消費品及零售行業領導合伙人張天兵說:“這完全是為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從長遠來看,對于想參與這個新零售領域的企業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據報道,倉儲需求使百世物流(阿里巴巴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和順豐速運等第三方物流運營商變得富有。仲量聯行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收入為1590億美元,是2007年的三倍。2016年,中國企業在物流上的支出為1.6萬億美元,其中1/3用于倉儲。
中國最大倉儲運營商普洛斯集團的聯席總裁莫志明說,運輸在物流成本中占到40%至50%,因此,縮短從倉庫到消費者的距離至關重要。
到目前為止,普洛斯集團主要關注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國大城市,但物流運營商正越來越多地跟隨在線消費進入較小的內陸城市。
報道稱,然而,隨著大城市開始為控制城市擴張而限制工業用地,倉庫方面的投資已經放緩。有關投資在2015年達到頂峰,同比增長28%。2016年的增幅放緩至5%,2017年僅為4%。
近兩年來,包括北京、廣州和上海在內的六大城市將倉庫用地的租期由50年縮短至30年,并削減了工業用地所占比例。
相比之下,武漢等內陸城市正在應對倉儲供過于求的問題。
羅斯說:“政府迫使市場對有關設施進行了建設和重新定位。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公路網。它還擁有最大的鐵路網。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很多新機場和港口的建設,令這一行業得以真正繁榮起來。”
報道稱,隨著物流倉儲行業發展壯大,它吸引了尋求穩定回報的私募股權、保險公司和主權財富基金。最近,包括厚樸基金和高瓴資本在內的一個財團以116億美元將普洛斯集團私有化,并與中國人壽聯合設立了100億元人民幣的倉儲基金。
羅斯說:“在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里,有超過250億美元的投資集中在物流領域。我們當前的確處在一個頂點,物流是全國最熱門的房地產領域。”
據報道,中國的電商集團正在采取行動鞏固它們的物流業務。去年9月,阿里巴巴投資8億美元,將其在物流平臺菜鳥的持股數擴大到控股程度。今年2月,京東為旗下的京東物流融資25億美元,并引入了騰訊、中國人壽、紅杉中國等股東。
上海一處優質物流倉庫。為更接近消費者,中國電商展開了對優質倉儲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