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的股價也跌破凈資產了。某上市央企的證券事務代表日前在與記者溝通時直言,壓力巨大。由于股價的大幅下跌,一方面要面對投資者的疑
“我們公司的股價也跌破凈資產了。”某上市央企的證券事務代表日前在與記者溝通時直言,壓力巨大。
由于股價的大幅下跌,一方面要面對投資者的疑問甚至是指責,另一方面市值管理也對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保住凈資產被認為是一條不成文的底線。
“都跌破凈資產價格了,怎么能說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呢?”
市值管理是所有上市國企面臨的一個新任務。在7月中旬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強調,企業集團要切實擔負起市值管理主體責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也表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用好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內在價值。”
“不能說買入‘破凈’的公司就一定可以賺錢,更不存在所謂的‘撿漏’,但可以關注一些優質的公司,譬如行業龍頭、業績持續增長的公司,畢竟價格上有優勢,一旦市場環境變好,這些公司翻身的概率很大。”銀河證券一位投資顧問向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整個市場情緒都比較悲觀,對于一些優秀公司來說,時間自會證明其價值。
212家“破凈”公司國企占六成
隨著市場的持續調整,“破凈”大軍不斷擴容。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8月8日收盤,A股合計有212家公司的股價跌破凈資產價格,占兩市公司總數的約6%。分行業來看,房地產、公用事業、銀行、交通運輸、機械設備等板塊“破凈”公司家數居于前列,破凈數量分別為25家、22家、16家、13家和12家。
房地產行業是“破凈”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板塊,破凈率接近20%,即每五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破凈”,包括福星股份、金融街、世茂股份、首開股份、華遠地產、新湖中寶、金地集團等。其中,折價率最高的是信達地產,這家由信達資管控股的中型房地產公司,最新股價為3.92元,較其凈資產6.09元折讓了約36%。
在兩市合計26家上市銀行中,有16家銀行的股價“破凈”,工農中三大行的股價全部低于凈資產價格,其中中國銀行股價較其凈資產的折讓最大,3.53元的股價只有其凈資產4.59元的77%。此外,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等四家銀行的市凈率均徘徊在0.7左右。
利潤穩定的公用事業股,也成了“破凈”較多的一個板塊,如豫能控股、郴電國際、甘肅電投、皖能電力、贛能股份、申能股份、深圳能源、武漢控股等。其中,央企華電國際今年最低價較其凈資產一度折讓超過20%,近期已反彈至凈資產價格附近。
同樣跌破凈資產價格的還有一批效益穩定的交通運輸類公司,如日照港、重慶港九、天津港、楚天高速、贛粵高速、中原高速、福建高速、山東高速等。
企業屬性是考量的另一個維度。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在212家“破凈”的公司中,央企有39家,包括長安汽車、華電國際、東方電氣等一批國有大型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則有90家,包括江淮汽車、現代投資、四川長虹、首鋼股份等省屬大型國企。合計計算,“破凈”的國企占比約60%。
部分國企已積極行動捍衛股價
一種較為普遍的認識是,國有企業對股價(市值)的維護沒有民營企業積極。統計數據則證實了這一點。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83家“破凈”的非國有企業中,有27家公司的主要股東披露了增持計劃,同時有19家公司推出了回購計劃;對比來看,129家國企中,只有22家披露了相關增持計劃,推出回購計劃的則僅有1家。
“這個與機制有關系。國企推動市值管理的時間并不長,對回購這些工具的應用還不熟悉,增持則需要大股東等決策,程序上會復雜很多。”某國有上市公司的董秘向記者分析指出。據了解,該公司股價已“破凈”多日,公司主要領導也曾公開提及此事,但并沒有要求采取行動,而是強調“抓好經營”。
增持是國企最容易接受的維護市值的手段。
在39家“破凈”的央企中,僅有新興鑄管披露了控股股東的增持。據披露,7月17日,新興鑄管控股股東新興際華集團增持了64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6%,并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累計增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的股份。
極少數國企嘗試用回購來維護股價,典型的是蘇州高新。
這家隸屬于蘇州高新區管委會旗下的房地產公司,于今年5月份推出股份回購預案,擬在不高于9.32元每股的條件下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于2億元且不超過4億元,目前已回購了約1億元。今年2月,蘇州高新的股價一度逼近凈資產價格,目前較凈資產價格高了約16%。
中國鐵建日前舉行的一次反向路演,成為多家央企認為可以效仿的維護市值典范。
7月底,中國鐵建以“從設計看未來”為主題,向機構和媒體介紹了公司的業務情況。此前,中國鐵建的股價一度嚴重“破凈”,7月底以來,公司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以昨日收盤價11.03元計算,已經較凈資產價格高了10%。
“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國有上市公司開始重視市值管理。隨著監管的推動,相信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行動。”有券商研究員介紹說,股價跌破凈資產會讓公司幾乎所有的資本運作停滯,“只要涉及發行股份的,都有不得低于凈資產的要求,否則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上述212家公司中,有21家尚在醞釀再融資或者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短期或不太可能實質性推進。
龍頭企業績優公司翻身概率大
較大面積的“破凈”,上市公司主要股東積極增持,上市公司實施回購,是否意味著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
“根據歷史經驗,‘破凈’潮與市場低點往往同時出現,‘破凈’扎堆出現或許意味著市場底部,但是并不代表市場能夠馬上見底回升。”天風證券某投資顧問向上證報記者分析指出,最為關鍵的還是選擇公司。
以銀行股為例,目前A股部分銀行股的市凈率甚至跌破0.7,相當于以銀行凈資產價格的七折買入股票,這樣還會虧錢嗎?“要比較來看,港股市場上,重慶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的市凈率不足0.5倍。在海外資本市場上,除了對一些龍頭公司給予估值溢價外,股價跌破凈資產價格是很正常的事情。”
龍頭企業在任何市場都會被“高看一眼”。在“破凈”的A股公司中,有哪些屬于龍頭企業?
“工商銀行,宇宙第一大行,無疑是龍頭,股價在凈資產附近,折讓不多;地產企業中,排名靠前又跌破凈資產價格的,包括金地集團和新湖中寶;券商里面,海通證券已經跌破凈資產。”天風證券該投顧分析指出。
一些即使在全球都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股價也跌破了凈資產價格,如中聯重科,公司最新股價4.13元,較凈資產價格折讓了約15%。據公司2017年年報,公司生產的建筑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的長臂架泵車及站類產品持續保持行業第一,汽車起重機產品國內市場份額保持行業第二位,樁工機械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居行業前三位。
更多的一些龍頭在區域內優勢明顯,且效益穩健增長。
以交通運輸板塊為例,山東高速、楚天高速、福建高速等多家公司,主營業務都是經營當地的高速公路,歷年來收費一直維持著穩定的增長;又如電力公司,效益也一直相當不錯,皖能電力日前即披露,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1.4億元至1.9億元,而去年同期公司虧損了5470萬元。
還有一些行業今年喜獲大豐收,卻也有公司股價陷入“破凈”的尷尬境地,如水泥龍頭企業金隅集團,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24億元至26億元,而公司最新股價為3.71元,仍低于3.77元的凈資產價格。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破凈”的公司中,甘肅電投、華聯股份等15家公司預計半年度業績至少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