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個大市場,作為當今最熱科技手段的區塊鏈技術,其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有助于解決我國農業發展表現
農業是個大市場,作為當今最熱科技手段的區塊鏈技術,其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有助于解決我國農業發展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而在種業產業鏈上,我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著重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種子溯源更透明
種子等農資的監管、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從來都是備受關注的大事。建設種子和農產品溯源機制是一條解決之道,但傳統的解決方案都是中心化的,而中心化平臺最大的問題在于:數據可由中心平臺單方修改、事后修改,“信任危機”仍然無法解決。
相比之下,區塊鏈記錄和存儲數據的能力使其非常適合溯源應用?;趨^塊鏈技術建立起的種子等農資和農產品追溯系統,所有的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將不能被改動,依靠不對稱加密和數學算法的先進科技,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種植交易更放心
在區塊鏈框架下,以訂單農業為例,消費者和采購商發布需求和采購信息,種植戶接單,并把整個農作物種植過程的數據全部上傳到分布式賬本存儲,形成不可篡改的賬本內容,提供給采購商、消費者和中立平臺查閱。系統利用智能合約(品質、價格、數量)在種植戶和采購商之間保證公平交易。
在此過程中,區塊鏈最大的特長——分布式賬簿的優勢就開始體現:以往的訂單農業,采購商和種植戶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時,可能彼此毀約,或者對農產品質量有爭議。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充分分布化,讓消費者、種植戶、采購商、批發商都同步記賬,防止篡改,相互制衡,保證數據真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長久的彼此信任的區塊鏈體系,是解決訂單農業爭議、農產品供需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
種業保險更高效
現有農業保險的問題是保險品種少、覆蓋范圍不廣,且時常會出現騙保事件。在傳統模式下,評估流程復雜、理賠成本較高。而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會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保險驗證的過程中來,成本分擔,信任提高。智能合約作為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概念,會讓農業保險賠付更加智能化,一旦檢測到農業災害,就會自動啟動賠付流程,使得賠付效率更高。
在保險產品設計環節,區塊鏈有利于促進定制化屬性較強的保險品類,如農業氣象保險、農產品收購價格和收益保險、種子質量保險、農產品品質保險等業態發展;在保險理賠環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理賠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智能合約技術將簡化索償提交程序,減少人工審查需要,縮短處理周期。
信用抵押更完善
在我國,農民貸款整體上比較難,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抵押物,歸根到底就是缺乏信用抵押機制。而傳統金融服務手段又難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流程繁復冗余、信息驗真成本高等核心痛點。
結合區塊鏈數據無法篡改、智能合約等特點,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種業金融領域,則能夠發揮出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替代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價值傳遞作用。當種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時,區塊鏈技術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分布存儲、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對種業經營主體的風控成本將大大降低。
同時,結合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實現金融單位、種業主體、種子采購者等多方的智能合約簽定:比如種植大戶貸款采購種子,承諾農產品銷售后償還,如果把下游農產品采購商一起加入到智能合約,則在農產品銷售合同履行完成后,直接自動償還貸款,從而大大提高資金流轉效率,簡化了貸款流程,讓金融機構的風險更小,能夠有更多資金流轉到種業行業。
目前,北京愛種網已經開始了相關探索,種子溯源方面,愛種網推出了種子溯源系統、行業第三方種子溯源查詢系統,并與“種業大縣”山東壽光合作推出蔬菜瓜果“種、收、賣”全程追溯系統;供需對接方面,愛種網和中糧、金杉糧油、豐寶農業、敦煌種業等企業探索訂單農業案例,實踐區塊鏈技術;種業保險領域,愛種網在遼寧阜新與富友種業等合作降雨指數保險、在黑龍江綏濱與大連期貨交易所合作價格指數保險、在安徽固鎮與中華聯合保險合作風力指數險,均逐步應用區塊鏈技術;種業金融方面,重點針對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聯合山西玉米研究所、江蘇灌云縣等,引入區塊鏈技術進行貸款等金融服務。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賦能”而非“顛覆”傳統農業產業鏈??梢灶A見,區塊鏈技術與種業領域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十分廣泛,應用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潛在風險,一是區塊鏈概念有被過度消費的傾向,必須理清區塊鏈和“幣圈”、ICO的界限,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應用技術;二是相關技術尚待完善成熟,準入門檻依舊較高,資金、技術成本和應用場景測試探索等瓶頸有待突破;三是監管體系尚未完善,需要預防行業亂象、治理魚龍混雜的炒作項目,真正讓區塊鏈發揮作用。
有了“農業鏈”購種更踏實
當“區塊鏈”遇上傳統種業,會產生怎樣的效應?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柏大鵬博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農戶對種子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每個環節可溯源,信息透明可見,監督企業誠信科研、誠信生產、誠信銷售,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柏大鵬博士早年留學加拿大,2010年加入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建有玉米育種基地1.5萬畝,已有25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新品種通過審定,其中11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2017年下半年,公司開啟了種業區塊鏈“農業鏈ACC”的開發,不到一年,已初獲成功。
“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幾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實現網上銷售,但種子卻很難做到、做好,主要原因就是農戶對網售種子缺乏信任感,售后也難追溯。”柏大鵬認為,種子是一種生產資料,它不是直接消費品,如果種植戶看不到實物,或者對品種不是從根本上了解,是不敢輕易去訂購的。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種子企業從種子研發、生產到銷售所有環節和階段的數據化跟蹤和紀錄,且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手機APP了解種子的詳細信息,直觀而科學,這樣,農戶在網購種子時就會有一個客觀的選擇參考。
柏大鵬舉例說,通過“區塊鏈”,農戶可以看到他們公司研發玉米新品種過程中的自交系培育、雜交種測配、父母本擴繁、大田區試以及審定和推廣情況;玉米制種從大田種植開始,加工從玉米棒穗烘干到脫粒、存儲、精選、分級、比重選、包衣、包裝、成品存儲、出廠等,所有信息清楚有序,可查可溯。
既然是數據信息,那么企業在“區塊鏈”系統內是否可以選擇性錄入或更改呢?記者了解到,“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也即“區塊鏈”系統沒有管理員,是徹底無中心的分布式數據存儲系統,具備開放性和自治性,所有數據一旦生成即處于社會共同監管下,且永遠不可篡改。
“區塊鏈”技術在種業領域的應用,還有利于遏制侵權假冒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柏大鵬說,真實的科研過程、詳盡的數據記錄、廣泛的社會監督,這些都是種子企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對種業發展而言,‘區塊鏈’的作用是顛覆性的!”柏大鵬說。
眼下,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研發的“區塊鏈”系統不久將上線運營,用于線上交易的“標記通證”ACC也將面世。通過“通證”和資產、服務點對點的結合,通證自治社群有效地將院校、實驗室、科學家、銷售商、用戶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動新品種的“育、繁、推”。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農民購買種子將更加便利和實惠,種子企業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