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區塊鏈產業還處在嬰兒時期,但作為時代新人,卻害怕錯過了這一次偉大的時代變革,馬云說創業者最怕: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
盡管區塊鏈產業還處在嬰兒時期,但作為時代新人,卻害怕錯過了這一次偉大的時代變革,馬云說創業者最怕: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其實區塊鏈的到來,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甚至財富的積累。
荀子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習總書記強調“教育強則國家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大力發展和提升教育。區塊鏈+教育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沖擊、改變、進步,和顛覆。
近日,在由謝宏中主導的幣改試驗室的教育培訓群里,介直投資合伙人周攀圍繞教育本質與大家共同探討區塊鏈+。在對話中介直投資合伙人周攀給大家分享了他個人對于區塊鏈教育的四點認知,整理如下:
大家好,我是周攀。今天晚上的主題是圍繞教育本質探討區塊鏈+。
首先我得承認我不是教育家,所以談這個教育的本質,感覺有點跨界,隔行如隔山,但也有句話叫做隔行不隔理,我認為就是常識,就是教育的本質,可以說只有我們搞明白了教育的本質和意義,才有可能形成上鏈的共識,這個也是我們探討區塊鏈+的一個基礎。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從字面上的理解是:誰來教,教誰,孔老夫子有句話叫有教無類,論語學而篇里面有“三人行,必有我師”,后來歐陽修把三人行做了一個升華,叫達者為師。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一組關系鏈如果用計算機的術語來說,就是父節點、子節點、兄弟節點。行業里的祖師爺,等同于區塊鏈里面他就是創世區塊。這里面的核心的就是傳承。
最后這種關系會形成的一個鏈,三百六十行都能從祖師爺開始列出,然后是徒子徒孫,一直沿襲下來。這樣的好處是真實性得到保證,完整性得到確認,我們的歷史觀將會融會貫通。就不會被人斷章取義的嫁接一些邊角料。
教學的本質是什么
我對教育的第二個理解,就是教什么學什么,教和學是一種互動關系。但現狀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只能學什么。即便有主動性也只能是在老師圈定的范圍內,主動性很差。
另一種關系是,學生想學什么老師就得教什么。這一組關系的構成是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不同所決定的。case講究的是升學率老師更具有主動性。這個領域規模化的商業機會非常大,咱們看看香港教育類上市公司就知道了,雖然說它的市盈率比國內低,但是影響力更大。
國內教育受到民訴法則影響,目前也僅有通過教育服務一個變通的通道,可以走到資本市場。從此處可以看出教育領域是資本較容易切入的方向,搞大學反而比較難,在國內體制要求必須從專科搞七年,才能升本科。然后還得申報碩士點博士點,這樣才有相關的行業地位
國內唯一可以反著來的只有中科院的體系。他因為有院士,有博導,可以先搞博士生研究生教育,然后在搞大學。當年李開復老師在創辦創新工場之前。就想以高端的博士教育帶動產業化成果轉化再擴展本科教育。他奔走多年,沒有什么結果,退而求其次搞得創新工場,目的是圍繞產業做創新項目,我有幾個同事在里面做項目孵化都還可以,最后的結局也是BAT了。
怎么學最重要
我的第三個理解就是怎么教、怎么學,這是我認為教育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環節,從整個二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來說,我們每個人得遇到這么幾個角色,一個好的班長,一個好的班主任,一個導師,一個你喜歡的老師,你會覺得學習的這段歷程,相對是比較豐滿的,但這些角色不一定出現在同一個時期。如果我們談幣改,如果把這些都改沒了,那我覺得還不如不改。
教育目的是什么
對教育的第四個理解,就是教育為了什么,也就是目的和意義。
大家從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在探討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教育的本質。如果幣改在推動教育+區塊鏈的時候,能夠為這些邊緣的教育形成一些助推。我覺得是更加有現實意義的事情,為了能夠在K12里面的這些現有體制內的一些東西,可能要去觸動它,要讓它發生化學反應,可能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目前大的趨勢來說,知識進入資本時代。課本上的知識,都在貶值,也就是大家說的“大學沒畢業就開始失業”。所以說我們本著百年樹人的理念,堅持不懈地推動幣改試驗區,找到有應用價值,有場景的地方。只要它有意義,就值得去干。
關鍵詞: 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