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吉利、長安和長城仍然位列自主品牌前三,吉利上半年銷量為76 7萬輛,同比增長44%,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1 1萬輛,同比下
[今年上半年,吉利、長安和長城仍然位列自主品牌前三,吉利上半年銷量為76.7萬輛,同比增長44%,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1.1萬輛,同比下滑13%,長城汽車銷量為47.2萬輛,同比增長2.3%。]
自主車企憑借SUV實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正發生變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8年1~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10.91萬輛,同比增長3.4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
不過,雖然自主車企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但依然有一些企業保持強勁的增長,自主陣營分化加劇。在2018年《財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有6家車企上榜,吉利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民營車企,也是排名提升速度最快的車企。
自主陣營競爭加劇
在過去五年,自主陣營的競爭格外激烈,2014年,長安超過長城奪得自主乘用車銷量冠軍,而在2017年,長安的自主銷量冠軍寶座又被吉利奪走。今年以來,吉利、長安和長城依然位居自主第一陣營,但情況不盡相同。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長安和長城仍然位列自主品牌前三,吉利上半年銷量為76.7萬輛,同比增長44%,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1.1萬輛,同比下滑13%,長城汽車銷量為47.2萬輛,同比增長2.3%。
2018年,吉利的年銷目標為158萬輛,而吉利在上半年已完成48.5%,不僅穩居自主榜首,甚至銷量又趕超一些合資車企。今年以來,吉利旗下的博越、帝豪等車型皆實現不錯的增長。此外,領克品牌旗下的領克01銷量也已穩定在近萬輛。在今年下半年,吉利還將推出全新緊湊型轎車繽瑞、小型SUV吉利SX-11兩款全新車型;領克也將推出領克01PHEV、領克02PHEV、領克03等多款新車。在諸多新車推出以及銷售旺季下,吉利不僅可以完成銷量目標,甚至可能沖擊更高的銷量紀錄。
在利潤方面,吉利也有不錯的表現,吉利在近日發布2018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預告,截至6月30日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長約50%,去年上半年吉利凈利潤為43.4億元人民幣,也就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吉利的凈利潤將達到65.1億元人民幣。
不同于吉利,長安的情況不盡如人意。長安汽車近日發布的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預盈15億至17億元,同比下滑63.21%~67.54%。對于公司利潤銳減的原因,長安汽車方面表示:“報告期內,盡管公司自主乘用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來源于公司以往的投資收益下降,其中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明顯。”
不過,長安汽車的凈利下滑雖然與合資有關,但其自主板塊近年來也發展乏力,因而丟失了自主老大的位置,這主要與其產品長期未實現高端化,產品定價策略失誤有關。從今年1~6月的情況看,長安自主乘用車的銷量依然未能止跌,在6月份,長安CS55與長安CS75均未破萬,這也是長安汽車上半年銷量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下半年,長安將會推出全新的CS35以及第三代悅翔,這些新車預計會成為長安新的增長點。不過,當前SUV市場處于低迷,全新CS35的市場預期并不樂觀,就算銷量較現在有所提升,但幅度估計也不會很大。長安自主整體銷量欲走出低迷,依然存在較高的難度。
長城在上半年的銷量整體比較穩定。其中,長城的主力車型哈弗H6依然占據整體銷量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市場的低迷以及競品的增多,哈弗H6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哈弗品牌銷量上半年下滑了17.6%。平安證券方面分析提到,長城汽車受SUV行業下行影響業績有一定壓力,產品型譜處于調整期。對于下滑原因,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顏景輝看來,一方面由于長城汽車長期堅持SUV戰略所致,另一方面與今年整體SUV市場增速較緩有關。不過,長城汽車最近已開始與寶馬合作建立合資公司,這對于長城汽車來說無疑是利好。
目前,不同于哈弗品牌下滑,長城旗下的WEY品牌銷量則表現較好,月銷量可達萬輛,并帶動利潤快速上漲。長城目前發布的公告稱,該企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預增52.35%,其主要原因是優化產品結構及WEY品牌產品銷售占比提升,致使整體產品盈利能力提升。
此外,自主陣營中,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和比亞迪在今年上半年銷量也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而江淮、海馬等自主車企則處于銷量下滑中。面對SUV市場降溫,自主車企紛紛采取新措施。
轉向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在總體銷售業績表現一般,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較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產品高端化、做新能源,是自主品牌轉型的主要內容。”
以比亞迪為例,在新能源車型方面,比亞迪今年上半年銷量累計達7.2萬輛,同比暴增106%,也因而成為國內首個新能源車產銷規模超過36萬輛的車企。北汽新能源今年上半年全系車型銷售5.4萬輛,比去年上半年相比銷量增長了近八成。上汽乘用乘用車榮威在新能源領域繼5月份突破萬輛以來,6月份繼續打破銷量紀錄。而長安新能源6月單月銷量也達到了8908輛。
很多自主車企正在加快戰略調整,把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板塊。“國家政策加上市場競爭環境倒逼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技術上進行升級,其在新能源市場發力也比較早,具備先機優勢。”崔東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汽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自主板塊有進步和成績,但去年也遇到很大挫折,自主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不過,新能源汽車板塊發展很快,去年銷量翻了一番。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自主板塊頂梁柱之一了。”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從產品結構上把不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中低端產品,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利用國際市場的梯次層次,轉移到有需求的國際市場。在產業鏈結構調整方面,北汽集團將把研發、銷售兩頭留在北京,把中間的制造環節調整出去。徐和誼還提出了2020年要全面實現能源化的目標。
吉利也推出了“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長安也宣布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領域投資1000億,這意味長安汽車在國內燃油車退市政策發布之前就將重心轉移至新能源領域。
不過,國際車企也正在加快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最近,寶馬與寧德時代簽訂了采購大單,還與長城汽車組建了合資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戴姆勒和大眾等車企也在加快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發展新能源汽車并不是要放棄燃油車。自主車企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要穩住燃油車市場,采取多種戰略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崔東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