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出行創始人兼 CEO 程維接受 BBC 專訪,談到了滴滴的無人駕駛計劃和全球化戰略。程維表示,2017 年滴滴已經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近日,滴滴出行創始人兼 CEO 程維接受 BBC 專訪,談到了滴滴的無人駕駛計劃和全球化戰略。程維表示,2017 年滴滴已經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但其目前的主要目標并非盈利,而是持續推動投入新的技術和創新服務,這其中,AI 將是主要投資方向。
“明天的事情是無人駕駛”
程維表示,從未來十年來看,交通領域的變革只是剛剛開始,未來“除了人和交通工具會線上化,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也會線上化、數據化,在更遠的未來,AI 不是調度汽車,它會直接駕駛汽車,它會使整個駕駛更加安全。”對滴滴來說,“明天的事情是無人駕駛,后天的事情是能夠讓交通飛起來。”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滴滴在全球超過 400 個城市有超過 2100 萬司機,在中國每天的訂單量超過 3000 萬,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也被視為這家出行平臺迎戰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未來交通變革的最重要優勢。
2016 年 8 月,滴滴收購 Uber 中國業務,被認為是網約車戰爭的結束,累計獲得最巨額融資的滴滴成為絕對贏家,無人駕駛,則被視為 Uber 之后,滴滴出行征程的下一站。
2017 年年底,在《財經》的專訪中,程維談及滴滴的無人駕駛戰略時曾明確,“無人駕駛只有一二名,沒有第三名,就像 Windows和Communix,安卓和IOS”、“接下來獲勝者會和車廠、再接下來會和Google、特斯拉在無人駕駛領域展開充分的競爭與合作,冠軍會構建未來的交通和汽車體系”、“這件事情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本土化競爭高10倍”、“2018 年滴滴會全面出擊”。
程維將滴滴在無人駕駛方面的優勢歸為商業化和數據兩方面。此次 BBC 的采訪中,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劉向宏表示:“中國可能有全世界最困難的交通案例,因為這里人口眾多,城市空間擁擠。我們相信,如果能幫助中國城市緩解交通壓力,那么我們也有信心把這樣的技術推廣至全球。”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今年 1 月,滴滴AI Labs(人工智能實驗室)在北京成立,由副總裁葉杰平帶隊,目前團隊規模已經超過 200 人,2018 年年會上,滴滴還公布了一段智能駕駛測試視頻。
今年年初,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滴滴也談到了其無人駕駛策略,目前其正在中國和美國的三個城市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并將在 2019 年年初推出自己的自動駕駛車隊。
另外,程維也提到了數據安全問題:“大數據不僅僅是滴滴整個運作的核心,也可能造成最大的危險。當無人駕駛到來,如果你不能保證系統的安全,不能保證數據的保密,有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超過傳統虛擬互聯網很多倍的。”
全球化
BBC 形容滴滴為“中國的出行巨頭”,“把 Uber 趕出了中國”。此次專訪中,程維也重點提到了滴滴的全球化戰略,“構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被前者視為滴滴的最重要戰略之一。
“全球化”雖然近期才在滴滴的宣傳聲量中被放大,但這家出行巨頭在全世界的擴張布局早就已經展開。除了收購 Uber 中國業務,從 2015 年開始,滴滴分別投資了東南亞最大出行平臺 Grab,印度出行平臺 Ola,美國第二大打車平臺 Lyft,在全世界狙擊 Uber;前不久,滴滴還收購了巴西出行平臺 99,而這個月滴滴出行服務也將在墨西哥上線,再次與 Uber 正面競爭。
關于投資與進入的考慮,程維總結:“如果在當地已經有很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像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會投資支持它。但也有一些地方,如果沒有本土的很成功的公司。那滴滴就會進去,把我們的經驗分享過去。”
只不過,眼下的國內,美團打車來勢洶洶,滴滴想要如程維所說,不再以激烈的競爭和燒錢為導向,真的可以一家說了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