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T、核磁共振并稱為醫學影像三大件的PET設備研制又有新進展。記者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采訪時了解到,由該校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慶國
與CT、核磁共振并稱為醫學影像“三大件”的PET設備研制又有新進展。記者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采訪時了解到,由該校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慶國教授帶領團隊研發的首款國產全數字PET已進入臨床試驗收官階段,進入臨床后將打破國外壟斷。
PE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的簡稱,在腫瘤等重大疾病早期診斷、分期等方面獨具優PET主要用于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理診斷,也可用于相關疾病篩查體檢。目前臨床全數字PET已針對影像醫學診斷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一領域的高端醫療設備一直被國外壟斷,讓國內患者更好、更便捷地獲取高質量醫療影像服務,是謝慶國團隊長期以來的攻關目標。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把一批原先按照甲類管理的大型設備改為按照乙類管理,配置證的審批權由國家衛健委下放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其中包括PET-CT。此次目錄,大大縮減了按甲類管理的醫用設備名單。醫院采購大型設備需要衛生部門發放配置證,甲類設備的配置證由國家衛健委發放,審批流程繁瑣,周期長,且新增數量受到限制,而乙類設備的配置證則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限制條件少。此次把PET-CT的管理類別從甲類調整為乙類,意味著醫療機構配置PET-CT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全國裝機量將會快速上升。
當前世界醫學潮流正從傳統醫學向精準醫學深入,PET能全面反映病變基因、分子、代謝及功能狀態,反應更靈敏、精確度更高的數字PET,將成為精準醫學時代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我國各影像器械的市場保有量仍然不高,預計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市場容量在千億元水平、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市場容量在200億元水平、超聲設備市場容量在300億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