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大熱的同時,也面臨著多數項目無法實現落地的窘境。金色財經邀請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志勇進行了獨家專訪,針對區塊
區塊鏈技術在大熱的同時,也面臨著多數項目無法實現落地的窘境。金色財經邀請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志勇進行了獨家專訪,針對區塊鏈領域存在的問題、哪些領域更容易在區塊鏈技術層面實現落地應用、沙盒監管是否真的適合區塊鏈行業等問題進行探討,以下是專訪內容。
(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志勇)
區塊鏈應用尚需完善 Token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兩極分化
自2009年中本聰創造出比特幣后,越來越多的人在炒幣的過程中,也猛然發現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價值。但網絡擁堵、黑客攻擊、滋生洗錢等問題卻始終層出不窮,飽受詬病。
在孫志勇看來,區塊鏈在應用場景和應用深度方面還有很多要深化的地方,市面上已經存在的區塊鏈應用依舊不是十分成熟。“現在看來,雖然金融領域的落地應用還是比較好實現的,但如何在金融交易場景中做到多中心化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另外,在區塊鏈本身層面,其交易速度、安全系數等還遠遠達不到應用要求。最傳統的領域在實際應用時反而會相對容易一些,但另外一些涉及領域廣、相對復雜的應用在改造過程中就需要一個過程。”
每一個新興產業誕生之初,都可能面臨監管不足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崛起至今,始終沒有更為合適的監管策略。為此,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們自發進行沙盒監管,希望能從自身做起,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孫志勇對金色財經說:“整體上看來,沙盒監管的方式還是比較適用于區塊鏈技術的,中國的制度環境本身有比較強的剛性,中國正對于整個區塊鏈行業采取全球范圍內最為穩健的監管策略。具體表現為:在區塊鏈技術層面給予了積極的支持;而由于Token的特殊屬性,使國家對其采用了較嚴格的態度。”
首先是Token可能會對現有貨幣體系造成沖擊,其次是中國目前的經濟杠桿率還比較高,存在一定的局部金融風險。如果在當前時間節點引入新的經濟產品和經濟制度,不僅僅會使經濟監管措手不及,還可能觸發一些新的風險點。因此,中國對于Token的發行和交易正在進行嚴格監管。”
雖然國家在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同時,對于Token的問題正嚴肅對待,但從長遠看來,鏈圈與幣圈具有強相關關系。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顯然需要一種介質,而Token則正好可以充當這一角色。孫志勇進一步解釋道:“比如廣告和游戲,甚至是版權流轉行業,當這些行業的項目實現上鏈之后,就應該有Token或積分的介入,這樣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而政府對于整個行業也有比較明確的觀點。首先,政府正持有觀望的態度,其次是不希望傳統經濟受影響,不能造成泡沫化的群體效應,也不應該觸發經濟風險點。”
他繼續補充說:“前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話本身還是比較寬容的。從全球監管政策看來,如果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在內的國家都加強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那么國內可能會采取更強的監管政策;如果不少國家都在考慮放寬監管,那么我國也或對此進行考量。全球都在繼續摸索具體的監管政策,雖然美國將ICO納入了證券法的監管范疇中,但至今都還沒有批準一個ICO項目。”
各國都在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但Token經濟顯然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一方面,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瀕臨破產的國家正試圖通過Token經濟的發展尋找翻身的機會;另一方面,愛沙尼亞這樣的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也試圖通過此種方式尋求國內經濟進一步發展;再者就是諸如美國、日本這一類的傳統經濟發達、制度健全、接受能力強的傳統經濟強國,這些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其有能力消化新生的Token經濟對于傳統經濟模式的沖擊。而越是處于中間水平的發展中國家,越是對于Token經濟持有謹慎的態度,可見,國家或地區究竟采取什么樣的監管政策與該國家本身的經濟制度和發展現狀是強相關的。
關注信息真實性+項目方信守承諾共推監管實行
區塊鏈項目從去年開始,便開啟了名副其實的大爆發模式,而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沉淀,不論是區塊鏈從業者,還是圈外的吃瓜群眾,都在希望行業能穩健發展。
孫志勇也在金色財經的專訪中針對行業發展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要有一定的監管,市面上還是存在不少空氣幣,這些空氣幣的背后既沒有底層的生態支持,也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如果區塊鏈一直朝向這樣的方向發展,必將對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從監管本身而言,第一,應該關注信息的真實性,在區塊鏈項目發展過程中,應該全力抵制欺詐行為,第二,項目方應該信守承諾,說過要拿多少錢做開發、要運營怎樣的社區,就應該說到做到,回歸到傳統的監管層面而言,至少信息披露應該是真實的,不論是發幣的區塊鏈項目也好,還是真正的區塊鏈應用也好,都應該公布具體的數據。我一直都十分期待監管信息的透明性能進一步達標,包括能從信息承諾方面入手,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在專訪的最后,孫志勇說:“只要一個人說的是真話,不論是做區塊鏈還是房地產,或是股票,大家都會愿意去對項目進行識別,市場也會提供一個真實的定價。”雖然行業泡沫不會因為信息的透明化趨勢而最終消失,但通過對信息的監管達到對于行業的監管,終究要好過一刀切或依舊原地徘徊的觀望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