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言戲語:為了搞清楚區塊鏈到底有多顛覆性,我訪問了很多人,也看了不少區塊鏈方面的內容,越看越激動,我決定做一個系列連載,把區塊鏈翻
戲言戲語:
為了搞清楚區塊鏈到底有多顛覆性,我訪問了很多人,也看了不少區塊鏈方面的內容,越看越激動,我決定做一個系列連載,把區塊鏈翻個底朝天。
如果你有想法,請一定留言,我會將你的想法或疑問,在下一篇文章中體現。
# 文章 #
去中心化是所有革命者的大旗
在古典互聯網,甚至是在前古典互聯網時代,一家1500億美金價值的公司,如果沒有背后主人或者所有權不明確,甚至屬于哪個國家都不明確,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
但在區塊鏈領域,這事就真實的存在著,比特幣就是一個價值高達1500億美金(數字在不斷浮動中),相當于三分之一的阿里巴巴市值。
但是,這家公司既沒有管理層,也沒有員工,還沒有任何的營銷團隊,他是公有的,這樣的組織,就叫做去中心化組織。
就是一個這樣沒有中心化的組織,誕生10年了,卻從來沒有被任何黑客成功攻擊過,也沒有宕機過。
這一點,跟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大不相同,傳統企業里,無論是否是互聯網公司,沒有核心人物,這公司都很難活下來。
也正是這種不同,讓區塊鏈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區塊鏈的信仰者,包括熱衷于炒代幣的幣圈和低調從事技術研發的鏈圈,都把去中心化,當做了最大的旗幟。
去中心化,是理解區塊鏈的最核心最核心的問題,雖然去中心化只是區塊鏈的手段,但是卻是他們商業邏輯的瓶蓋,如果不擰開這個瓶蓋,就永遠理解不了區塊鏈這瓶水里面,到底幾分是真實,幾分是慌言。
02
比特幣沒有管理團隊,那怎么運作呢?比特幣把記賬這份工作貨幣化了,在銀行時代,交易數據存儲在數據中心,比特幣要去中心化,就是不把數據存在一個地方,至于存在什么地方?要看提供存儲服務的人誰能搶到,搶活這件事,就是挖礦,誰搶到了,誰得到代幣獎賞,也就是比特幣。
簡單說,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就是把存儲服務多中心化(這個做法的確會產生冗余的存儲量和計算量,有那么一點資源浪費的意思,但正是看起來冗余的計算量才保證了比特幣的穩定性),并不是人人都去存儲,而是分散在多個地方、多個環節,為什么黑客無法攻破比特幣?因為第10次記賬的時候,還要有前面9次的數據信息,你要改第10次,那么前面9次也要改,那整個賬本都要改,那就是毀滅賬本了。
這是第一代去中心化的思路,后來還演化出了第二代,第三代,……不過,核心都是去中心化,都是通過同樣的邏輯,讓整個體系保持穩定。(所以,準確的說,區塊鏈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
這本來只是一個記賬方式的進化,的確也比較穩定,去掉了人工干擾,雖然體驗端速度慢,但也有一定的用途。
因為沒有人對他管理、對他負責,也就沒有人對他監管。(注意,監管二字,極為關鍵,哪一家央行都不能把比特幣交易納入自己的監管體系,一個中國人買了一個美國人的比特幣,你說該向誰繳稅啊?)
于是,很多黑產,什么軍火、走私、毒品,就看上這一類工具了,因為雙方的“理念”是一致的,不希望被監管。
不用監管,還能自動運行,靠的就是賬本無法修改。
但是,比特幣進入到這一步,還只是初步的去中心化,還是蠻有價值的,但是,到了第二階段,加密貨幣,開始無法無天了。
03
比特幣從來沒有ICO(首次幣發行),比特幣的價格一開始是靠應用支撐的,但是,很多人覺得這個理念很好,也想把自己的項目區塊鏈化,發行一定量的數字貨幣。反正,我這個賬本是無法修改的,你們只要購買了,我不會不承認。等我公司做大了,你手里的幣不就值錢了嗎?
于是,就有一小部分人,率先嘗試了ICO,后來,很多中國團隊在項目剛開始階段,也開始這么玩。畢竟,去傳統的VC機構融錢太難了,要看這個數據那個數據,現在多簡單,有個白皮書就可以融資了。
后來,為了吸引更多人購買自己的代幣,營造更大的潮流,他們還宣稱人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只要你做的好,你的代幣就會更值錢,你也就更有錢了。
比如,調戲電商發行一個調戲幣,粉絲們購買之后,我就有錢了,我有錢了,就把調戲電商做大做強,然后粉絲手里的調戲幣就更值錢了,很多人想買買不到,因為我是限額發行的,物以稀為貴,調戲幣從1塊錢一個漲到了10000塊一個,當初你只花了1塊錢,幾年后升值萬倍!從此,你財富自由,娶了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這個思路是不是很有鼓動性?這個打破大多數人思維的理念,還真是唬住了很多人。
他們認為,國家的法幣,很容易成為政府收割老百姓財富的工具,通過印錢,制造通貨膨脹,讓你手里的錢貶值,這種事情,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
所以,要去法幣化,人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就算做不到人人都能發,部分團隊,也可以率先用這種模式發代幣募資,不需要證監會審核,在項目創立之初就能拿到很多錢。
所以,他們做區塊鏈是基于信仰!
這對信仰二字,簡直是侮辱!
法幣會通貨膨脹,難道代幣就不會通貨膨脹嗎?只要是貨幣,天然會通貨膨脹,法幣的通貨膨脹方式之一是通過多印刷貨幣,而你的代幣,只不過是通過夸大其詞來展現的,你的項目還是0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幾個億,這是多大的“通貨膨脹”?
他們想去掉央行、銀行、證監會、交易所的中心化,但實際上呢?他們的中心化可能更加肆無忌憚。
最近幾天,火幣網通過投票排名的方式,來選出可以上市的項目,前十大項目,讓火幣交易所賺了5.7億,因為每一個項目為了獲得排名,就只能用火幣發行的代幣來投票,這10個項目,啥都沒干呢,就讓交易所賺了5.7億,這可比在傳統交易所上市,成本高多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04
區塊鏈只會讓中心化更加強悍,而不會去中心化。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里,交易所是中心化的集中表現,交易所不是普通的交易所,而是集中了央行、銀行、證監會、交易所、支付等所有金融功能于一身的超級中心。
一個公司要發幣,只能通過交易所去發,你自己是沒辦法發行的,因為沒辦法流通,不能跟別的幣兌換,沒有流通的貨幣就沒有價值嘛。
你發行的代幣,存在哪里呢?以前法幣是存在銀行里,但是,在ICO的世界里,沒有銀行的概念,錢大部分都存在交易所里,因為很多人拿到代幣,其實沒地方花,只能存著,還能有一些利息;或者賣掉。所以,交易所,也相當于銀行了。
如此神奇的中心化,居然還說是去中心化,他們想去掉的是別人的中心化,建立的是自己的中心化。
何止是區塊鏈扯起了去中心化大旗,互聯網當年興起來的時候,也是要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制造信息,每個人都擁有粉絲,這不就是去中心化了嗎?
四大門戶出來的時候,要做去中心化的信息平臺;淘寶出來的時候,要做去中心化的購物平臺;微博出來的時候,要做去中心化的媒體平臺;微信出來的那幾年,也是說要做去中心化的電商。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們自己都成了最大的中心化平臺。微信還算好的,盡量少參與公眾號的運營,讓他們自己掌握粉絲,但,公眾號媒體,也已經是寡頭格局的中心化了。
去中心化仿佛是永遠不倒的大旗,每一個后來者想要打江山的時候,就扛起這桿大旗,最終自己卻又變成一個典型的中心化生態。
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中心化。
05
其實,我都沒有說目前很多ICO項目根本就是騙錢,上項目的時候,連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不敢公開,要用英文名字。而區塊鏈本來是用來解決社會信任問題的技術,卻變成了騙子行騙的工具,這真是莫大的諷刺。那些跑路的ICO團隊,那些亂站臺的投資人,那些亂發白皮書的區塊鏈媒體,一旦項目跑路,他們的不誠信行為會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呈現給世人并且無法更改呢?
但這些泡沫,其實無法戳穿,只能等待監管部門出手,連紅頭文件都管不住的事兒,媒體的一兩篇文章,又能怎樣?
你可能會說,你這是談幣圈的生態,幣圈本來就亂,踏踏實實做技術的鏈圈,就不會是中心化生態。
真的嗎?
那調戲電商就再寫一篇文章,告訴你,所謂的鏈圈去中心化,更是虛無縹緲的神話。
敬請期待第二篇:為什么區塊鏈所謂的去中心化,本質就是“造反”?為什么靠智能合約運行的自組織社會根本就是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