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2020_国产免费成人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_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久久夜色_美国超碰在线_男人天堂tv

您的位置:首頁 > 互聯網 >

中國GDP增速近幾年來首次回升 80萬億元是什么概念?

2018-01-20 10:34:00 來源: 人民網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GDP增速近幾年來首次回升  我國GDP總量首超80萬億元<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250px"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GDP增速近幾年來首次回升

  我國GDP總量首超80萬億元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250px"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src="http://finance.youth.cn/gg/index_21978.htm" style="margin: 10px 10px 10px 0px; padding: 0px; float: left;" width="300px"></iframe>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好于預期”,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聽到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不斷重復這句話。寧吉喆指出,從增量看,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2萬億,這是我國GDP首次站上80萬億元大關。增速角度,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17年GDP增速達到6.9%。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個速度是2010年來首次回升。

  寧吉喆昨天表示,去年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

  寧吉喆解釋,去年我國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中國經濟發展好于預期。首先是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四大宏觀指標都是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去年我國GDP實際增長6.9%;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300萬;全年CPI上漲1.6%;國家外匯儲備年末近31400億美元。其次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去產能方面,我國提出的鋼鐵去產能5000萬噸左右、煤炭去產能1.5億噸以上、煤電的5000千瓦去產能任務都已經完成;去杠桿方面,從微觀杠桿率看,2017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去庫存方面,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016年末減少了1.1萬億平方米,比2015年末減少了1.3萬億平方米;降成本方面,201年我國各種減稅降費繼續減少1萬億元;補短板方面,體現在農業投資、水利管理業投資均達到16.4%的增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達到23.9%,有力彌補了長期以來的欠賬問題。

  另外,寧吉喆表示,我國新舊動能的轉換也在加快進行。無論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還是新產品、新動能都在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得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2017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有力支撐了就業和創新發展。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發展從過去主要由出口拉動正轉為出口、進口共同拉動。去年,我國出口增長10.8%,進口增長將近20%。“中國的發展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提升”。

  他表示,根據測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2017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12萬億美元,過去一年經濟增量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折1.2萬億美元,相當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國家的經濟總量。

  釋疑

  “地方數據不實不影響中國統計數據”

  除了經濟年報,會上,寧吉喆還回應了最近的財經熱點:多地主動針對經濟數據“擠水分”。用寧吉喆自己的話說:“不僅媒體關心,這也是統計局十分關心的問題。”

  將依法依規處理弄虛作假的行為

  進入2018年,內蒙古、天津兩地相繼主動調減相關經濟數據,媒體形象地比喻此舉為“擠水分”。

  北青報記者梳理后發現,1月3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自曝家丑”: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水分。經過初步認定,應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1月11日消息顯示,天津市濱海新區將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調整為6654億元,而其此前公布的數據為10002.31億元。調整后,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約三分之一,同比則出現負增長。

  各地經濟數據摻雜水分,是否會影響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會上,提出這一問題的是來自外媒的記者。寧吉喆在回答前表示:“這個問題不僅是媒體關心的問題,也是統計局十分關心的問題。”

  寧吉喆表示,國家統計數據不因為有一些地方、一些企業、一些單位的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而受影響。盡管寧吉喆也坦言,十年前發現地方數據總量加起來超過全國數據的情況,“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來的地區生產總值比全國核算的地區生產總值高出3600萬元”。但他同時強調,中國的統計是依法依規進行的。“對于少數地方、少數企業、少數單位,還有新增的弄虛作假的行為,我們都要依法依規處理。”

  兩套數據由兩班人馬統計而出

  各地經濟數據出現水分,為何不會牽連國家經濟數據的真實性?范子英告訴北青報記者,的確如官方所言,地方經濟數據并不會影響國家經濟數據。究其原因,簡單而言可以理解為這兩組數據目前是由兩班人馬統計而出的。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對于GDP 的核算遵循“分級核算、下管一級”的原則,使用的是國家、省、市、縣的四級核算。寧吉喆介紹稱,上世紀90年代,中國核算體制由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轉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行的是分級核算。“地方數據加總超過全國總量,就是分級核算的結果”。

  為何各省核算各省的經濟數據,最后加總會超過國家數據?范子英分析認為原因有二。其一是客觀的合理因素。“因為核算體系不一樣,省與省之間會經常出現沒有去除投入產出因素的重復核算問題。此外,一些由于生產主體的注冊地和生產活動發生地不一致等問題,同樣也會造成經濟數據的重復統計。其二,應該無法排除地方主管運用行政手段認為干預數據的可能”。

  新核算機制不易受地方政府干擾

  如果算上更久前曝出的遼寧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各省經濟數據“擠水分”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為何會出現這種看似滑稽的措施?范子英告訴北青報記者,一個重要因素可能是即將迎來的GDP核算體制改革。

  上文提到的現行分級核算體制弊端顯而易見,幾個月前的消息顯示,我國將于2019年實行GDP統一核算。即各省(區、市)的GDP數據同樣由國家統計部門進行核算。“如果此前地方政府有所虛報,那么到轉交國家統計局核算后將會出現和此前比較大的數據差異,這對地方而言是一個比較大的擔心”。

  各省陸續“擠水分”,側面也印證了核算體制改革的優勢。“這有助于構筑統計系統的獨立性,不再由省統計的話,相對而言不易受地方政府的干擾,數據質量更高,重復核算的問題也會得到相對改善。”范子英稱。

  除了上述原因,范子英還總結稱,財政下行趨勢明顯,增收難度加大同樣倒逼各省“擠水分”。“虛報的情況下,大多會把工業增加值做得比較高,相對應國稅收入就會多,那么上交國家的稅收同樣會更多,這樣自己留存的財政收入相對會更少,繼續下去的話會給地方帶來非常大的財政壓力”。

  此外,范子英稱,近年來不再“保增長”而更多地強調高質量,也會促進“擠水分”。這方面,記者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外界評論稱,雖然有地方超報經濟數據,但實際上同樣也有省份低報。范子英說,按照地區分布來講,確實有北方偏向多報、南方偏向少報的趨勢。這和前幾年“保增長”脫不開關系,“北方的下行壓力更明顯一些,為了達到‘保增長’目標,會傾向于多報一些”。

  關注

  人口出生率下降 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截至去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0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從年齡構成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

  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不論按照“60歲以上人口占10%”還是“65歲以上人口占7%”哪一種標準計算,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此外,盡管“全面二孩”推行了兩年,但去年的新出生人口卻比2016年還有所下降。這意味著什么?北青報記者采訪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于洪進行解讀。

  于洪分析稱,2017年比2016年比較,年平均人數有所增加,但新出生人口有所下降,這意味著計算出生率時,分子減小、分母增大。“12.43‰這個數字,說明育齡人口生育意愿的下降,同時意味著中國面臨少子化的形勢愈發嚴峻”。

  和少子化經常一同分析的無疑是老齡化,于洪認為,相比進入老齡化社會是由多重因素導致,少子化趨勢更多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少子化所帶來的挑戰也顯而易見,“現在逐漸減少的新出生人口,二十年后必然會導致勞動力人口占比降低。這意味著,我們的勞動力紅利正在逐漸喪失”。

  于洪介紹稱,“單獨二孩”政策出臺之時,相關部委做過調查顯示,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為13%。“我們將‘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下限就定在了13%,但是理論上實際的數據一定高于這個數字。”在于洪所做測算中顯示,在生育意愿13%情況下,由于養老金缺口未見改善,社保基金在2040年后發揮的效果將微乎其微。“當然,這是按照下限測算,如果情況足夠樂觀,比如育齡夫婦生育意愿達到100%,這個資金缺口將大幅收窄甚至消失”。

  實際上,目前我國有些省份已經提前出現了少子化、老齡化疊加的情況。“雖然一些省份的少子化原因表現在年輕人的流出,但是客觀上,其已經造成了社保收不抵支的情況”。面臨上述形勢,于洪總結了幾種有可能的應對措施。其一,從社保本身而言,提高繳費。但全世界都在為企業減負的態勢下,這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其二,調整人口年齡結構,但現階段我們在改變生育政策方面并沒達到預期效果。“僅僅放開二孩不能達到預期的話,也許還要配合更多的輔助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期間的補貼,增加嬰幼兒撫養的保障等”;其三,盡快落實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延遲退休方案。

  商品房待售面積降15.3% 去庫存顯著

  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房地產市場,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9.4%。同期內,我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78654萬平方米,增長7.0%,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0.5%。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增長15.8%;全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6053億元,增長8.2%。

  去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增長7.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3%。住宅銷售額增幅高于銷售面積增幅,顯示出房價整體仍在走高。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去年我國各區域的房地產銷售情況并不平衡,整體看由東向西規模逐步下降:其中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711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9%;銷售額74439億元,增長6.2%。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7460萬平方米,增長12.8%;銷售額28665億元,增長24.1%。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2459萬平方米,增長10.7%;銷售額25231億元,增長25.9%,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另外,東北地區商品房銷售規模最小,銷售面積8289萬平方米,增長7.0%;銷售額5367億元,增長21.8%。

  從昨天的統計數據還可以看出,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去庫存的成果顯著,截至去年12月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了15.3%。

  本版文/本報記者 李巖 張欽

  統計數據

  網上零售額突破7萬億

  25974元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28716億元

  全年進出口總額27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03億元,增長18.7%。進出口相抵,順差28716億元。

  54806億元

  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提高2.4%;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945億元,增長48.1%。

  13.4%和11.3%

  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8和4.7個百分點。

  下降15.3%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增長7.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3%。2017年1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

  貢獻率58.8%

  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

  增長68.1%

  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產量比上年增長68.1%,新能源汽車增長51.1%。

原標題:中國GDP增速近幾年來首次回升 總量首超80萬億元

關鍵詞: 增速 中國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