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嗎?那你知道中國電影院的歷史嗎?中國第一座電影院叫什么名字,在哪里?這些知識我們是需要知道的,看看現在還在不在現代社
關于中國第一座電影院,想必網上是有很多爭議的,有人認為是在哈爾濱,有人認為是在北京,還有人認為是在上海,那么究竟在哪里呢?叫什么名字?我們一起來看看。
其實,一直都沒有定義,所以爭議一直存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種說法: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是北京大觀樓電影院
北京大觀樓電影院,誕生了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這是中國第一座建在長安街的電影院。
以前北京沒有專門放電影的地方,第一次放電影的地方是前門外研磨廠的福壽堂。1902年,一個外國人在這里放了三部電影《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車》,《馬由墻壁直上屋頂》。后來,隨著產業的發展,一些影院開始播放電影,但沒有一家是官方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是1913年開業的大觀樓,提起這個,不得不提任慶泰是遼寧人。他曾經是一個著名的工匠。后來,他學習攝影,為慈禧太后拍照。1905年,他制作了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由于當時的原因,大多數劇院不能正常營業,所以他們被迫播放電影。
第二個說法:
1905年12月8日,天津的權仙茶館因美國電影的不斷上演而更名為“權仙電戲園”,此后一直以演電影為主。這可能被稱為中國的第一家電影院。
第三個說法:
中國第一家專業電影院是由西班牙商人馬雷斯于1908年建造的。上海海灘上的外國淘金者用他在中國看電影賺來的錢,在虹口海寧路和乍浦的十字路口買了一些鉛皮。一座可容納250名觀眾的標準電影院建成了,即上海,的“虹口大戲院”,一座更宏偉的維多利亞電影院在馬雷斯的指導下建成。
第四個說法:
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建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年),所以它位于哈爾濱路中央大街和西十二街的拐角處。創始人是俄國攝影技術公司的師考布切夫,這家中國電影院的歷史比北京和上海,最早的電影院早4到6年,比光緒70歲生日后第一次看電影早2年。
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人乘風破浪,成為城市人口的主力軍。即便如此,在1922年,俄僑仍有15萬,約占總人口的40%。20世紀20年代中期以后,大致維持在5-6萬人左右,但仍超過總人口的10%。因此,哈爾濱是當時中國外國人最多、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外星人經濟相對富裕,業余時間也比較豐富。因此,精明的俄國商人(主要來自俄和猶太)瞄準了這個市場,在哈爾濱相繼建立了自己的電影帝國。
哈爾濱中央大街第一家電影院成立后,馬迭爾(1950)、敖連特(1908)等先后在中央大街、新商業街(現奮斗路)、烏查斯街(現地段街)的繁華街道上開業,皆克坦斯(1910年以前)、新開電影院(1911年)有5家影院。清末以前,哈爾濱有六家電影院。
據歷史專家統計,20世紀20年代中期,中國有140家電影院,上海最多有39家電影院,其中北京以13家電影院位居第二;哈爾濱以12個排名第三;緊隨其后的是天津和漢口,各有10人。然而,就電影院與人口的比例而言(1930年),哈爾濱排名第一,平均每35000人有一家電影院,而上海平均每76900人有一家電影院,哈爾濱是上海的兩倍多。這表明當時哈爾濱電影業的受歡迎程度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上面說的老電影院,大部分都已經不存在了。
人們對電影越來越感興趣。1913年,中國青年張石川、鄭正秋與當時來到中國拍片的美國人依什爾合作。他接手了尚于1909年在創辦的“亞細亞影片公司”,張石川擔任指揮者,鄭正秋擔任編劇,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公司成立。
從那以后,電影就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定居下來了。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叫什么名字以及在哪,因為說法不一致,但是并不妨礙我們探索歷史,而不管怎么樣,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電影行業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中國gdp增長率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