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京東集團公布了其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當季公司實現凈收入1742億元,同比增長29 2%,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凈服務收入達到228億元
11月16日,京東集團公布了其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當季公司實現凈收入1742億元,同比增長29.2%,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凈服務收入達到228億元人民幣,占整體凈收入的比例首次超過13%。
第三季度,京東的經營利潤為4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0億元下降1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經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0億元上漲至53億元。對應地,利潤率從2.2%上漲至3%。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76億元,去年同期為6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標準下,這一數字從去年的31億元上升80.1%至56億元,同比大增80.1%。
值得注意的是,在備受外界關注的用戶數據層面,京東停止了以往的緩慢增長。截止2020年9月30日,京東在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416億,同比增長32.1%,增速創下過去三年來的新高,一年凈增了超過1億活躍用戶。
財報發布后,京東股價經歷了“過山車”,由盤前漲超6%到跳水跌超5%。截止北京時間11月17日美股收盤,京東跌去7.41%報85.26美元/股,美股市值定格在8640億人民幣。
凈服務收入增長超4成
京東營收主要來源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自營產生的商品收入,一部分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廣告和物流服務等所獲得的服務收入。
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的凈收入為1742億元(約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凈商品銷售收入從去年的1188.5億上漲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514億,同比增長27.4%,占總營收的比例從88.1%下降至86.9%;凈服務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59.9億同比增長42.7%至228.2億,占總營收的比例從11.9%上升至13.1%,其中,物流收入1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3%,廣告服務收入12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
從成本和費用的角度來看,今年三季度,京東的營業成本為1474億元,占總營收的84.6%,相較于去年同期的85.1%略有下降。
在京東第三季度費用中,來自履約的支出為115.92億元,同比增長32.4%;營銷費用為54.6億元,同比增長22.6%;研發費用為41億元,同比增長14.5%;一般及行政費用為15.96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履約支出增幅最大,本季度的履約費用率為6.7%,同比增長0.2%、環比增長1.2%。
由于營業成本和費用的增長幅度較大,京東在今年三季度的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從4.97億下滑至4.38億。不過,由于非經常損益中證券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從去年同期的-39.58億變成了今年的+37.29億,導致公司的凈利潤也從去年同期的5.51億上漲至今年的75.85億,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也從去年第三季度的6.12億大幅上漲至今年的75.6億。非公認會計準則下,京東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由去年同期人民幣31億元增加80.1%至人民幣56億元。
不過,在成本和費用之外,京東在圍繞著供應鏈做的延伸和拓展更值得注意。今年5月,在京東二次上市發布的招股書中,京東宣布將從技術驅動的電商公司轉型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而這或許也是牽動著京東未來效率提升和營收結構變化的重要轉折點。
在京東的智能供應鏈系統中,涉及到了銷售計劃、銷量預測、庫存計劃、采購計劃到物流產能的全流程協同,商品可以在這套系統的調度之下,從區域物流中心部署到前端物流站點甚至門店。
從云南花匠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鵬博的案例來看,商家除了通過終端數據了解用戶喜好之外,以往鮮花陸路運輸需要經過兩輪入倉分揀流程將被簡化,京東物流在云南設置了專機,鮮花的包裹盒上會貼上藍標,飛機抵達相應城市后,不再入倉分揀,會直接配送到家,減少物流周轉環節。
截止目前,京東的存貨周轉速度已經縮短至34天。作為全球零售業周轉速度標桿的Costco,只管理3700個左右的SKU,其庫存周轉天數是30天左右,但目前僅京東自營就運營超500萬個SKU的商品和超800個倉庫。
除了存貨周轉之外,京東在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應付賬款周轉率上都將至新低,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從去年第三季度的56.6天下降至49.2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3.2天下降至2.8天,同時自由現金流也從去年第三季度的156億增加至302億,資金狀況也更為健康。
一年用戶增長1個億
一直以來,京東的用戶增長都是人們衡量其成長性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拼多多借助微信體系快速崛起之后。
2018年全年,京東的用戶增長乏力,從年初的2.925億到年末的3.053億,幾乎陷入停滯。同期阿里、拼多多仍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拼多多也是在這一年在年度活躍用戶數量上實現了反超,一年用戶量增加1.74億,達到了4.18億。阿里在2020財年(自然年2018年3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止12個月)增加7200萬。
不過,這一現象在2019年得以扭轉,盡管對手們仍在快速增長,但組織架構調整后的京東也在開始重回快車道。2019年全年,京東年度活躍購買用戶增加5670萬。在疫情發生后,借助更為完善的物流體系,京東實現了用戶回流。京東零售CEO徐雷在年初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新冠肺炎抑制了一些消費需求,但京東老用戶的回流較為明顯,新用戶的主動訪問和主動購物也在提升。”這一點從剛剛披露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京東的用戶增長達到了3年內的最好水平,一年凈增了超過1億活躍用戶。作為對比,阿里近12個月的年度消費者從6.93億增長至7.57億,凈增6400萬;拼多多則從5.36億增長至7.31億,凈增1.95億。
另外,相較于以往的七成用戶來自于下沉市場,京東在三季度季度上更進一步,稱八成的用戶都來自于下沉市場。但通過對比營收和用戶的增長幅度可以發現,快速增加的下沉市場用戶數量并沒有顯著降低用戶的年度消費額。第三季度,京東的用戶增長幅度32.1%略高于營收增長的29.2%,但差別不大。
這其中,作為開拓下沉市場的利器,京喜的作用值得關注。在剛剛過去的11.11中,11月1-11日,京喜APP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260%,11.11當天,京喜訂單量近1500萬單,帶動產業帶商家訂單環比增長15倍。阿拉丁統計平臺顯示,拼多多連續數月的“第一”寶座也在雙11當日(11月11日)被京喜取代。
大商超成新增長點
在3C家電大本營之后,包括日用百貨、生鮮的大商超品類的銷售額增長幅度也超越了29.2%的整體營收增長,成為了新增長點。
2020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來自于日用百貨商品銷售的凈收入為581億元人民幣(約86億美元),同比增長34.8%,約占整體營收比例的1/3,占商品銷售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36.2%提升至38.4%。京東零售CEO徐雷表示,在不遠的將來,大商超將會成為京東第一大品類。
“京東超市和生鮮零售業務對于京東而言是一個結構性的機會,是需要優先考慮的戰略方向。在這方面,公司B2C的業務模式已經證明是成功的,我們還需要拓展和探索其他各類的模式和項目,覆蓋高中低線市場。”京東CFO許冉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這個市場是巨大的,相信可以容納很多公司,但是最終存活下來的可能會只有幾家,目前還沒有正面競爭的必要。生鮮零售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因為存在客單價低,以及生產和流通環節損耗率高的問題。”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在京東集團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生鮮是一個巨大賽道,“我們希望可以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靠短期補貼的流量生意。”這一點,與拼多多管理層所持的觀念和做法截然相反。
此前拼多多在11月12日發布財報時曾重點提及了多多買菜這一新業務,并表示將做出“重投入”,聯合合作伙伴共建物流冷鏈等。此前據媒體報道,為了更快打開市場,拼多多在買菜業務上采取補貼模式,首批補貼金額接近10億元。就在11月17日美股盤后,拼多多宣布擬發行17.5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為發力農產品上行籌集更多“糧草”。
在京東零售將大商超品類定義為下一個成長空間的同時,京東集團旗下的健康、物流、數科等相關業務也都迎來了收獲期。京東健康在昨日港股上市獲批,物流IPO消息頻傳,不過,京東數科下的金融業務仍有可能受到螞蟻上市暫緩的波及。
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是,今年10月,京東物流和京東健康分別向京東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授予期權,劉強東可根據京東物流和京東健康的現有股權激勵計劃分別購買京東物流99,186,705股普通股及京東健康53,042,516股普通股,約占各自可流通股份的2%。
大商超業務將成第一大品類、智能供應鏈繼續升級,京東健康、數科、物流等業務迎來開花結果。看起來,京東即將開啟又一個“轉型”之年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