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創新藥環境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良好局面,宋瑞霖表示,這和國家近年來一系列醫藥改革政策不無關系。“2015年以后,我們國家藥品審評制度改革。改革直接使得藥品研發的行為與標
9月27日至9月29日,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在蘇州工業園區召開。期間,《國際金融報》記者就國內創新藥研發現狀、行業環境變化、未來如何發展突破等問題專訪了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
宋瑞霖介紹,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可以說是進入了黃金時期。他認為,“醫藥創新黃金時代是一個歷史過程,它是由整個行業生態環境所決定的。”
醫藥改革引導行業創新
談及創新藥環境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良好局面,宋瑞霖表示,這和國家近年來一系列醫藥改革政策不無關系。“2015年以后,我們國家藥品審評制度改革。改革直接使得藥品研發的行為與標準與國際接軌。值得注意的是,與國際接軌并不意味著國際標準突然強加給了中國,而是中國能主動走向全球化、融入國際化。2017年,《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文件印發,中國藥品監管機構加入ICH(人用藥物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都標志著中國醫藥創新黃金時代到來。”
除了頒布專項政策鼓勵藥物研發,宋瑞霖還提到了市場準入和融資兩個方面的問題。他表示,“中國的市場準入正在發生變化。雖然中國的醫保市場準入處于探索期,還未形成完全成熟的方案,但每年醫保談判策略、招采政策都在發生變化,這都說明我國在加緊探索。”
“而在融資方面,在全球范圍內,醫藥創新行業被定義為高技術密集型、高投入型、長周期、高產出的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中國現在已經從全球醫藥第三方陣進入到第二方陣,而第一方陣只有美國。美國有成熟的資本投資體系,有適應創新醫藥上市的報銷體系,這兩個體系支撐了美國創新者敢于創新。當前國內的融資環境在不斷優化。我們能夠看到,如果有好的項目就會有人來投資。當下在中國,優質項目可以通過科創板、創業板、港交所進行融資,有利于形成創新與資本之間的多贏,促進新藥研發。”
要重視基礎和轉換
那么,行業一派景氣之下,中國創新藥的發展還有什么短板?未來要如何進一步提升?談論此問題,宋瑞霖表示也有兩方面。“一方面,要加強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基礎科學研究。事實上,我們如果沒有科學研究,何談轉化?如果沒有基礎研究來加速轉化,又怎么能夠做原創?所以中國必須要把基礎研究搞上去,這是我們的短板。”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升轉化能力。國家現在采取產學研聯動、以企業為中心的生物醫藥的轉化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成熟的醫藥創新環境,需要由基礎建設、研發體系、政策支持以及市場準入等一系列要素共同構成。”
在采訪的最后,宋瑞霖也表示,“當前,盡管我們認為中國進入了醫藥創新的黃金時代,但現在還是春天。為什么說是春天,因為春天是醫藥創新播種的時候,我們還要努力,直到行業進入夏天般的旺盛生長,這樣到了秋天才會有收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