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屆峰表示,當前國內市場仍處于結構性行情,考慮到國內穩健的基本面,中長期趨勢依舊樂觀。但外圍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疊加雙節來臨
再有2個交易日,9月份的A股市場就要收官。可以看到,“縮量盤整”已悄然貫穿于9月份的A股市場。
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截至9月28日收盤,三大股指均有所回調,上證指數累計月內跌幅達5.25%,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月內跌幅分別為7.25%和7.59%。盡管如此,仍有部分強勢股不甘寂寞,逆市逞強,成為近期市場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9月以來,兩市共有1272只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其中,實現逆市上漲的個股有559只,盡顯強勢。新余國科、金力泰、天際股份、聚燦光電、博暉創新、世聯行、晶澳科技等7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50%,表現出眾。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屆峰表示,當前國內市場仍處于結構性行情,考慮到國內穩健的基本面,中長期趨勢依舊樂觀。但外圍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疊加雙節來臨,當前已有部分機構選擇持幣過節,風偏較低的投資者亦跟隨觀望。不過,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市場經歷了數月的調整,多數優質龍頭股均處于合理估值區間,布局正當時,投資者可逢低積極配置處于景氣上升周期、業績持續增長且調整充分的各細分領域龍頭,如光伏、風電、半導體、軍工、消費電子等,以及整合預期強烈的券商龍頭,四季度有望隨著其業績進一步穩定增長而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在上述559只上漲股中,采掘、電氣設備、休閑服務、汽車等四大行業,逆市上漲股占行業內成份股比例居前,均超20%,分別為27.27%、26.07%、21.62%和20.11%。
“從統計局近期公布的工業企業經濟指數來看,制造業盈利指標從二季度進入快速恢復階段,細分領域中專用設備、儀器儀表和汽車行業盈利修復速度較快,由此可見,9月份逆市上漲行業多集中在盈利修復預期高的細分領域。”成恩資本董事長王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預計后市短期仍將以低位震蕩為主,市場資金風格將偏謹慎。
出色的表現無疑受到資金的熱捧。統計發現,在上述559只強勢股中,9月份以來,包括比亞迪、萬科A、長安汽車、光迅科技、立訊精密等在內的97個股月內均被北上資金凈買入。
對于后市的投資,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期海外市場的走勢可以看出端倪,疫情的擴散等原因導致了對復蘇預期的不認可,這使得市場難以在大宗商品和周期板塊上形成共識,周期品種無法形成上攻走勢,金融地產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市場形成拖累。目前,市場仍然處于震蕩區間,當前的調整是基于預期,而非基于邏輯。操作上可以做好逢低吸納的準備。
與此同時,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經過了近期持續調整后,周一,空頭的拋壓已有減緩態勢,部分資金開始嘗試性建倉或低位回補倉位以攤低成本。諸多信息的疊加,或意味著在節前A股市場的走勢已不宜過于悲觀。而且,考慮到國慶長假過后,A股市場大多震蕩回升的經驗,不排除有部分資金由嘗試性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建倉,從而給A股市場帶來新的企穩能量。因此,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可跟蹤成長趨勢相對確定的龍頭品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