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在自身韌性釋放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共同支撐下,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加快增長、工業生產改善、房地產市場穩步復蘇、消費恢復性增長、CPI穩中有降、PPI企穩回升
“下半年國內經濟在自身韌性釋放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共同支撐下,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加快增長、工業生產改善、房地產市場穩步復蘇、消費恢復性增長、CPI穩中有降、PPI企穩回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應進一步顯現。”7月23日,植信投資研究院發布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中國經濟V型復蘇能否一馬平川?》(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
《報告》指出,2020年世界經濟在嚴重衰退中分化,美國經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令世人矚目的答卷,整體經濟運行的“V型”反彈之勢已確立,下半年的表現會優于上半年。預計三季度GDP增速為7.0%,四季度達到7.8%,全年GDP增長3.3%左右。
《報告》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在自身韌性釋放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共同支撐下,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加快增長、工業生產改善、房地產市場穩步復蘇、消費恢復性增長、CPI穩中有降、PPI企穩回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應進一步顯現。預計2020年我國出口在較好的情形下增速為-0.5%、在較差的情形下為-2.9%,進口增速為-2.9%,貿易順差可能達到2940億美元左右。下半年資本將進一步流入,預計2020年直接投資出現小幅凈流入,證券投資項將出現較大規模的凈流入。2020年我國國際收支有可能實現基本平衡。人民幣將小幅升值,波動區間預計在6.8~7.2之間。外匯儲備年末增至31500億美元左右。
《報告》同時認為,盡管2020年中國經濟由負轉正已無懸念,但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短板,如需求復蘇弱于供給、外需復蘇弱于內需、服務業復蘇弱于工業、制造業投資弱于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等。
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應該重點關注政策落地。預計今年新增的1.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和1萬億元特別國債未來能夠拉動GDP增量約2.21萬億元。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寬貨幣+重結構+降價格”的組合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化,但更多側重于“重結構+降價格”。下半年LPR可能降息1~2次,單次幅度為20~3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也有一定下調空間。
針對當前情況,《報告》提出八點政策建議:一是促進先進制造業投資加快增長。建議下半年允許制造業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的省份合計增發5000億~7000億元地方專項債券,扶植重點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二是針對餐飲、體育、旅游、住宿、院線等部分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創設第三類直達貨幣工具,提供3000億~4000億元再貸款規模,預計共可帶動銀行機構新發放信用貸款7500億~1萬億元。三是繼續實施精準減稅。進一步降低各項稅費,刺激相關服務性消費加速回升。四是加大力度為出口企業紓困。確保全年新增出口退稅規模在去年基礎上有適當增長。五是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振興計劃。重點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對華長期友好、具備一定經濟基礎或資源稟賦的國家,通過適當提供人民幣中長期信貸,提升其進口能力。六是實施支持全國基層醫衛體系升級和南方重點地區防洪基礎設施改造計劃。建議下半年中央財政可考慮增發1萬億元國債,資金專項用于縣域衛生和防洪水利工程升級和建設。七是積極擴大社會就業規模。積極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在線創業和自主就業;適當招募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充實各地物業管理隊伍,提升行業整體素質。八是選擇合適時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建議三季度再進行1~2次、每次50~100個基點的降準操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