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溯源是區塊鏈的一個大戰場。區塊鏈行業還處于發展早期,技術落地難,實現商業化應用難并不意外。但在食品安全領域,區塊鏈技術似乎發展
食品溯源是區塊鏈的一個大戰場。
區塊鏈行業還處于發展早期,“技術落地難,實現商業化應用難”并不意外。但在食品安全領域,區塊鏈技術似乎發展得還不錯。近年來,“三聚氰胺事件”、“蘇丹紅事件”、“地溝油事件”等食品安全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公眾的底線。生活在現代社會,你有兩件事是無可避免的,一個是被污染的空氣,另一個就是被污染的食品。
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根據百度Index顯示,近7天食品安全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為1294,同比上漲78%。人們給食品安全開出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食品溯源,生產、加工、銷售,全流程可追溯,跟區塊鏈理念不謀而合。
區塊鏈技術會在那些領域先落地?食品行業算一個。太剛需了。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區塊鏈溯源中心副主任夏小紅曾表示:區塊鏈技術與食品安全的結合,是大勢所趨。
已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的巨頭
“春江水暖鴨先知”,沃爾瑪、阿里巴巴、京東、普華永道等各大企業早已看到了這個機會,紛紛宣布入場。
沃爾瑪+IBM
沃爾瑪在2016年與IBM及北京清華大學合作達成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跟蹤食品,將每個環節進行數字化記錄。
沃爾瑪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的恐慌,或對某個商品有懷疑,就可以很快地追溯到它的生產地,從而判定這些食品是不是受到了影響。如果受到影響就能夠很快做出決策,是不是進行召回。”
在沃爾瑪全球食品安全副總裁Frank Yiannas看來,由于區塊鏈上的供應鏈交易更加地透明,其記錄也更加準確,它不僅僅可以讓食品變得更加健康,也可能會對沃爾瑪的品牌產生整體影響。
這位副總裁同時還透露,使用區塊鏈可大大縮短跟蹤時間,目前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找到以前可能要花好幾天時間在文件中搜索的信息。
2016年10月份,沃爾瑪與IBM合作數字化跟蹤中國豬肉食品。這些試驗顯示出從產品農場到零售商的貨架的產品跟蹤能夠在數秒內實現,而不是幾天或幾周。
京東
2017 年6 月8日,京東宣布成立“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品質溯源防偽聯盟由京東聯合質檢總局、工信部、商務部、農業部以及眾多品牌商共同成立,同時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開放平臺”。
該防偽追溯應用平臺由京東Y事業部和京東云聯合建立,該平臺推出之后,用戶只需打開京東APP找到購物訂單,通過“一鍵溯源”或直接掃描產品溯源碼,即可獲取溯源信息。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開放平臺”是全球首批落地的供應鏈領域區塊鏈應用項目。
京東區塊鏈在過去一年中,其防偽追溯平臺已接入超400家品牌商,覆蓋1.2w+款商品,上鏈超過10億條商品追溯數據。
星巴克
2018年3月21日,星巴克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在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和盧旺達開設一項“從豆到杯(bean to cup)”區塊鏈項目,該項目主要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咖啡豆供應鏈流程,并最終將咖啡飲用者和種植者聯系起立,星巴克認為它能進一步提高透明度與責任感。
阿里巴巴
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與普華永道、新西蘭郵政、恒天然,在新西蘭簽署全球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協議,多方共同宣布將應用“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中新兩國之間繼續推動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為中國百姓購買新西蘭進口鮮奶、生鮮提供強大保障。
“食品造假是全球性歷史難題,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在內的全球食品行業每年投入幾十億打假,阿里巴巴呼吁全球品牌一起共創可信賴、可追溯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將危機變轉機,讓消費者買得放心。”阿里巴巴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總經理周嵐表示,“區塊鏈‘黑科技’的運用將讓打假溯源技術邁上一個新臺階。”
此后,阿里巴巴于2018年5月又提出“區塊鏈+農產品”的概念,讓農產品種植者通過阿里旗下農村淘寶平臺,把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供城市餐桌,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也讓用戶能夠安心的購買到原生農產品。
普華永道
2017年3月,普華永道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關系,將共同開發一種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減少食品假冒的系統。
2018年5月,普華永道戰略投資Vechain(唯鏈),唯鏈覆蓋食品生鮮、紅酒、汽車、珠寶奢侈品等多個領域的溯源追蹤業務。
據官方網站介紹。唯鏈(VeChain)平臺是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球賬本型信息交互協作云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構造一個即可以自我循環、也可以向外拓展的可信任分布式商業生態環境。
唯鏈(VeChain) 給每一件單獨的商品授予獨立ID,讓每一件商品有“自己的故事”。消費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機極其方便的與品牌方形成真實有效的互動,品牌方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得終端消費者的真實反饋,消費者則能夠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但是了解到,目前唯鏈的該零售溯源平臺還未正式上線。據維京資本統計,目前唯鏈市值約105.9億元。
瑞士政府
2017年9月,瑞士沃州華人政府向Ambrosus提供了3000萬美元的天使輪投資,Ambrosus是一個著眼于食品和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鏈改進的生態系統,目前市值約2.7億元,Ambrosus覆蓋食品生鮮以及醫療藥品兩個領域。
據Ambrosus介紹,該平臺旨在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和尖端傳感器,以改善全球供應鏈,并使賦予消費者的知識產品產生以及知道產品的來源。
Ambrosu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gel Versetti表示:“通常,世界上的商品生產和分配制度往往效率低下、不透明和腐敗,可以利用我們時代的突破性的技術進步。多年來,丑聞、召回和失敗一直困擾著全球食品和藥品供應系統,這顯然表明,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道德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實際問題。”
今年3月,Ambrosus與瑞士咖啡聯盟建立合作,這項合作將會把Ambrosus自主研發的傳感器-區塊鏈技術和SCA強大的農戶、烘焙者、產品開發商、制造商與零售商網絡結合到一起,有可能為價值810億美元的全球咖啡市場帶來變革,讓運營效率再上新臺階。
IBM
科技巨頭IBM于2017年8月組建了一個區塊鏈聯盟,該聯盟專注于食品安全,由IBM與全球食品供應鏈中的一些大品牌共同合作建成,聯盟之中除了沃爾瑪之外,還有都樂(Dole),Driscoll’s, Golden State Foods, Kroger, McCormick and Company, McLane Company, Tyson Foods, 雀巢(Nestlé), Unilever等知名公司。
這個聯盟的最終目標將會看到全球食品供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種植者、供應商、加工商、分銷商、零售商、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從來源到食品產品出售的所有數據。IBM將通過IBM Cloud平臺為該聯盟提供其區塊鏈技術。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IBM Blockchain總經理Marie Wieck表示:“不同于此前的所有技術,區塊鏈正在變革志同道合的組織進行合作的方式,并且基于一種唯一的事實來實現了一種新級別的信任。”
目前,IBM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的很多行業進行了區塊鏈試驗,包括貿易、制藥、零售等等。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據2018年4月公開報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me,WFP)正在與突尼斯教育部以及Devery公司攜手建立一個基于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的用于驗證服務的開源協議,旨在追蹤突尼斯的1500名小學生的校園午餐的食品安全。
WFP是致力于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和饑餓問題的最大的人道主義組織之一,該組織在2015年啟動了“零饑餓”倡議,旨在2030年消除地球饑餓。
此前,WFP曾部署區塊鏈項目“Building Blocks”,該項目將可能解決10萬名難民溫飽,此外,如何簡化支付方式、如何阻止資金的挪用、如何向約旦的敘利亞難民分發食品津貼等問題也是WFP長期關注的,并致力于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這些問題。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區塊鏈溯源與傳統溯源
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其次依次為消費、流通與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因此公眾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同時,公眾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與食品供應鏈相關的問題。
我國在2000年后開始建立可追溯管理體系,并且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追溯體系實施監管的重點。
目前國內現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術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RFID無線射頻技術,在食品包裝上加貼一個帶芯片的標識,產品進出倉庫和運輸就可以自動采集和讀取相關的信息,產品的流向都可以記錄在芯片上;
一種是二維碼,消費者只需要通過帶攝像頭的手機拍攝二維碼,就能查詢到產品的相關信息,查詢的記錄都會保留在系統內,一旦產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發送短信給消費者,實現精準召回;
還有一種是條碼加上產品批次信息(如生產日期、生產時間、批號等),采用這種方式食品生產企業基本不增加生產成本。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這些技術都存在一個問題,即無法根本上解決通過復制和轉移防偽標識進行造假的問題。
盡管傳統食品溯源方式在不斷的發展,但由于其缺少有效的管理和規劃,并未能實現全面有效的食品追溯。
而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這兩個特性的區塊鏈技術,從技術層面上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通過這種技術建立的食品追溯系統,能夠確保食品在生產、銷售、運輸等各個環節的信息錄入后,不可修改且可追查,這意味著所有消費者均能查詢到食品自種植、生產、制作,到出廠、上架、銷售、運輸所經歷的所有過程。
這種信息透明化將更好地發揮發揮生產、流通、零售主體的監管責任,避免各主體之間的相互推諉。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率先落地!
區塊鏈食品溯源還需不斷完善
據業內人士稱,區塊鏈在食品溯源領域的應用已達成共識。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方面的應用還不是很完善,其中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區塊鏈技術本身不夠成熟
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處理速度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主要阻力之一,現階段吞吐率是否滿足商用,如何滿足商用等問題,還需在技術上進一步的研發。
2. 無法保證上鏈數據的真實性
區塊鏈技術只能保證鏈上數據的不可篡改,卻無法保證初始上鏈數據的真實性。
3. 區塊鏈溯源成本高于傳統溯源方式
作為一項新興科技,區塊鏈的開發和運維必將帶來大量成本,而區塊鏈溯源又要求每個環節的數據輸入,這將在短時間推高各個環節的運營成本。
據媒體報道,北大荒區塊鏈公司的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已于2017年12月28日開始在京東預售,當前商品信息顯示,折扣后該大米售價約為8.8元/斤,而在京東銷量最高的幾款大米僅為3元/斤左右。北大荒也表明,該產品并未給公司帶來收益。
目前,區塊鏈溯源多應用于紅酒、咖啡、有機食品等相對價位較高的食品之中,尚未普及到平價商品之中。區塊鏈食品溯源所產生的成本或多或少都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對于這一部分價格,消費者是否愿意接受還不得而知。
4. 供給端反響不明
在食品溯源機制中,食品供給端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是至今未見,食品供給端對食品信息上鏈還未有明確態度。供給端是否愿意進行信息共享、面對不愿上鏈的供給端應該如何處理、消費者是否積極響應相關的舉措和機制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的應用不會在一夜之間解決食品安全難題,但是這種技術的出現提高了監管水平,降低了監管難度,使得食品溯源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