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P2P網貸行業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了解區塊鏈,也很少有人聽過區塊鏈,但對于從事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區塊鏈應該是目前最
關注P2P網貸行業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了解區塊鏈,也很少有人聽過區塊鏈,但對于從事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區塊鏈應該是目前最火的一個話題。各種鼓吹區塊鏈技術必將顛覆世界,什么“神一樣的存在”“2016最牛逼技術”“牛得一塌糊涂”“最有顛覆性的技術”,各種吹捧,就差吹上天了。
知乎上有人說,真正要搞懂區塊鏈,第一要看的就是satoshi的論文,第二要看的是btc的源代碼,看完這些再去看最早提出區塊鏈的mastercoin,在此過程中順便了解為什么btc的proof of work機制這么如此難以取代,ripple為什么被認為沒有實現去中心一致,ether為什么提出到現在快2年了還如此難產,弄懂了這些再不妨去看看各種幣的白皮書,以及pos機制。
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全部弄懂這些,除了一些特別優秀的相關行業工作者外,普通人只“聞”區塊鏈,卻不懂區塊鏈究竟為何物。捫心自問,我也是一知半解,但區塊鏈的知識看多了接觸多了,也慢慢有自己的一個見解,今天就來理理區塊鏈的那些“事”。
區塊鏈,一聽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有些人可能會聯想到之前的供應鏈金融,但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供應鏈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應用,而區塊鏈更多的一種可以應用于金融領域的技術。
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的起源,來源于一個古老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拜占庭將軍:
相傳,古時候的拜占庭有一次剛好要打一場戰役,當時拜占庭的軍隊編制是這樣的:軍隊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軍團,每個軍團由一位將軍帶領著,部隊作戰時通訊依靠通訊員進行通訊,但是運氣很不好,這些將軍當中出現了叛徒,所以當時就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在不找出叛徒的情況下(找叛徒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如何保證不被虛假信息誤導,從而忠誠的將軍達成一致的作戰協議。
把這個問題延伸到當今的互聯網生活,就會變成: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當需要與不熟悉的對手進行價值交換活動時,人們如何才能防止不會被其中的惡意破壞這欺騙、迷惑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再把這個問題抽象化,還可以這樣理解: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節點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況下,分布在網絡中的各個節點應如何達成共識。
以上的三個問題,雖然表述不同,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
拜占庭將軍故事的最后,數學家們設計了一套算法,讓將軍們在接到上一位將軍的信息之后,加上自己的簽名再轉給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將軍,這樣的信息模塊就形成了區塊鏈(如果你還不懂,接著往下看)。
什么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名Blockchain,可以理解為一個數據庫,或者一個賬本。
要理解區塊鏈,首先你頭腦中得抽象出一個個大環境,這些環境都由一個個結點組成,每個結點都有一份共同的“數據”,當其中一個結點的數據改變時,其他結點的數據也會跟著改變,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具有不可偽造性。
如果放在具體環境中,這樣的數據可以是賬本數據,當一個人發生交易時,這賬本數據就發生變化了,并且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同步更新其他人手頭的賬本數據,每個人手頭上的賬本數據(一個個區塊)都是最新的,并且記錄著以前所有的交易數據,所以在這樣的交易結構中,是不需要一個中心權力機構結點作為總橋梁的,每個結點都是具有獨自交易的權力,因為他手頭的賬本數據就是最權威的。
如果還不理解,那么就記住三點:
一、把你要的數據或者信息當成一個結點
二、你要的信息或者數據,可以從周圍的任何一個人取,并且都是一致、絕對正確的
三、每次某個結點的數據變化,其他結點的數據也會跟著馬上變化
用一句話來概括,區塊鏈就是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區塊鏈最大特點有兩個:以極低的成本解決信用問題(數字背書),支付便捷。由這兩個特性,也決定了區塊鏈最大的兩個應用前景,一個是征信,一個是支付交易。
目前區塊鏈的成功應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比特幣,一個是信用合約。
:
比特幣區塊鏈之所以火,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比特幣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你去看任何一本互聯網金融的入門書,必定有一個章節是介紹比特幣的,比如徐濤的《 一本書讀懂互聯網金融》,湯潯芳的《顛覆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機會大潮》 ,最后一章都是在介紹比特幣。比特幣的價值來自于基于數學體系的自證其信,恰恰粉碎了傳統金融業信用需要別人背書的基石。而這主要得益于區塊鏈技術。沒有區塊鏈技術,就沒有比特幣。
:
智能合約是指基于區塊鏈的能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程序,智能合約的流程包括:協定、形式化和執行。例如Uber或其他移動出行APP可以讓用戶(乘客和司機)去創建智能合約,合約包含乘車需求、價格以及享受到服務后自動進行付款承諾的要約。
當然,實際上區塊鏈可以應用的行業多種多樣,只要涉及到信用,證明,版權,交易的領域,基本都有應用區塊鏈的可能,
區塊鏈之于P2P的應用前景
比特幣(數字貨幣)和P2P是互聯網金融的兩個重大分支,比特幣已經應用了區塊鏈技術,P2P是否也可以?
一、有助監管P2P企業
監管部門(央行、銀監、證監)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可以實時獲取P2P交易的公共賬本,通過分析公共賬本獲取各家P2P企業的理財項目和資金劃轉信息,實時為P2P行業監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賴的監管數據。
二、
借款人
區塊鏈最主要解決的就是信用問題,所以區塊鏈最被看好的就是應用于征信。但征信這塊其實爭議也多,畢竟征信相關數據是非常敏感的,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用戶,其實都是不希望公開的,數據是征信機構的命根子,家家都希望別人公開,自己保密。用戶也不希望自己的數據公開。當然,如果未來能做到征信透明化,對P2P的投資人來說還是一件很有利的事。
三、交易結構的低成本化
對于一個P2P平臺來說,每個月用戶的取現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只是一般的P2P平臺都會自己掏腰包去支付這部分費用。應用區塊鏈強大的在線交易功能,去第三方支付,抑或銀行資金托管,完成資金快速、準備、透明的交易,對于P2P平臺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
四、行業基礎建設設施
大部分事物之所以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礎設施的完善。就目前來看,區塊鏈技術可以當做P2P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類似于像高速公路對汽車運輸業,集裝箱對遠洋運輸業的巨大改變一樣。
區塊鏈:鏡花水月還是時代之光?
即便區塊鏈已經快要被吹上天,成為今年“最火技術”的代表,但真正靜下心來思考,事實是否真是這樣。
就目前看來,區塊鏈方面的成果進展也聊聊無幾:
2015年下半年,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42家歐美銀行巨頭,加入了初創公司R3CEV領導的區塊鏈聯盟。該聯盟曾宣布,工作主要集中在概念驗證的試驗和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
2015年12月底,納斯達克宣布其合作伙伴Chain.com在對一位私人投資者發行股票時,首次使用了納斯達克的區塊鏈技術交易平臺Linq。
區塊鏈這種技術在歐美國家會相對發展快一點,目前國內只能說處于早期接觸和探索的階段,但要說真正應用的,估計沒有一個企業敢說已經把它變為一種生產力了,就目前來看,只是鏡花水月。
或者說,是一種超越實際現實的強烈展望。
但還是有很多人對它寄予了厚望,畢竟,一項新的技術,如果押寶押中了,那就是押中了整個時代!
關鍵詞: 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