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避免「血鉆石」的發生之外,物流區塊鏈也能追溯到食物來源,就連人們平時的食物都可能涉及道德問題,區塊鏈正設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過,
除了避免「血鉆石」的發生之外,物流區塊鏈也能追溯到食物來源,就連人們平時的食物都可能涉及道德問題,區塊鏈正設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過,科技始終來自于人性,區塊鏈雖提供了不可竄改性,但人為的操弄仍是一個問題,這也是物流區塊鏈需要去防范之事。
知名鉆石商De Beers先前已宣布已區塊鏈試行追蹤鉆石來源,避免血鉆石的發生。而將區塊鏈導入物流系統的并不僅止于物品,在紐約舉辦的 Ethereal Summit 區塊鏈論壇,新創公司 Viant 展示了其將區塊鏈應用在供應鏈的例子,讓餐桌上的鮪魚都能追溯到漁獲之時。
這個利用以太坊建立供應鏈管理的新創公司,在會上播放了一支名為「從魚餌到餐盤」的短篇紀錄片。內容為在太平洋島國斐濟海域與人等身大的黃鰭鮪魚被捕獲后的旅程 ,從捕獲-包裝-裝箱運送,直到送上現場所有觀眾眼前的餐盤。
公平貿易 (Fair Trade)
Viant 共同創辦人 Kishore Atreya 表示透過區塊鏈,吃下這些鮪魚壽司的人們,可以完全了解這些漁貨從何而來。
區塊鏈可以讓企業主以及消費者能知道自己是如何取得各種物品,這是目前難以做到的事。追蹤貨品來源不僅可以幫助環境友善、永續且公平的商品貿易,同時,它也可以阻止食物可能造成的疾病傳播,這也是目前難以偵測與追蹤的問題。
Viant 想要傳達的是透過區塊鏈,消費者可以意識到更多漁業是否正在使用奴役勞力的問題。透過斐濟的鮪魚追跡,是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繼續發生。
Kishore Atreya 表示:「我們的食物就是最原始的東西之一,但我們卻失去了與它的關系,區塊鏈是把這種關系帶回來的好方法。」
這樣的概念已經可以看到許多案例,從鉆石、貴金屬、大麻到衣索比亞咖啡。
追跡方法與限制
根據「從魚餌到餐盤」一片中揭示,當黃鰭鮪魚捕獲的當下,漁夫就會將無線射頻辨識 (RFID) 標記在魚上面,它將會有一個獨特的序號持續追蹤定位。
透過以太坊區塊鏈平臺,能夠顯示漁獲是否來自合法捕捉以及可永續發展的水域,在物流過程中轉手多少人都會被寫在區塊鏈上。只要透過 QRcode 的查詢,所有人都能查看紀錄。
不過,這個方法可能逃不過人為操弄,例如 RFID 標簽的損壞、將標簽移除并重新放到其他商品上面,破壞區塊鏈的紀錄。
但至少目前這是一個可行卻不夠完美的方法。如何更符合人性地應用區塊鏈來解決問題,會是這個產業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