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非常火,是在如今的技術領域,從虛擬現實到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創新性的技術。它甚至是被認為是既蒸汽機、電力以及互聯網技術之后
區塊鏈技術非常火,是在如今的技術領域,從虛擬現實到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創新性的技術。它甚至是被認為是既蒸汽機、電力以及互聯網技術之后的顛覆性創新——前兩者解放的是勞動力,互聯網重塑了信息傳遞的價值。
許多人則把區塊鏈看做是新社會構建新的信任機制的技術,這種信任體系會對各行各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么,區塊鏈技術和它代表的“去中心化”到底有什么樣的創新?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在 SYNC 2018 新加坡的第一場論壇上,我們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們沒有去探討 ICO,我們想真正的聊聊區塊鏈到底有哪些應用,會帶來哪些使用場景,以及它究竟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意。
為了回答這幾個相關問題,請來了新加坡星展銀行技術與運營董事總經理黃炳欽、Ripple 亞太及中東政策研究負責人 Sagar Sarbhai 來答疑解惑。
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每個人都記賬,成為一個分布式的賬本,由于信息共享,誰都不能耍賴。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每個產品背后都擁有一個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保存用戶信息、交易記錄、查詢各項數據的流向都從這個數據庫中所得。而區塊鏈所代表的“去中心化”則是讓每個成員都分別參與記錄、交易信息的保存,通過塊與塊之間的鏈接,所有節點才能組成一個完成的賬本。
“去中心化”就是對“舊世界”唯一系統賬本模式造成沖擊,但目前的“去中心化”還存在一些問題——概念、監管細節仍然缺位。
我們不去探討區塊鏈技術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應用,只去尋找區塊鏈技術真正的可以落地的使用場景。很多分析認為,區塊鏈+金融是一個非常好的使用場景。
Sarbhai 同樣認為區塊鏈“毫無質疑目前是最變革性的技術之一”,在金融領域來說,這可能會顛覆銀行系統。
在金融領域,特別是跨境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在以往的跨境結算流程中,往往需要兩個銀行記錄,國際間交易又沒有央行這樣的結算方,所以它的對賬和修改過程就會極其緩慢。而如果跨境支付使用區塊鏈技術,兩地結算機構處于同一個區塊鏈之上,數據實時同步并且不可篡改,兩地的跨境交易就可以快速結賬,提高處理速度和降低使用成本。
但區塊鏈技術是復雜的,需要對現有的系統做一些調整,才能讓這項技術部署。Sarbhai 舉例到,“在土地局的系統當中,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了解客戶,跟蹤物流,用于身份識別,這樣的系統會更安全”。這里都可以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來自星展銀行的黃炳欽也強調,“區塊鏈的好處就是能夠連接起兩個不同的生態系統。”比如跨境交易中的兩個結算機構。“不同的企業可以使用一個協議,它可以減少搬運時間、減少銀行的風險、花費等。”
而借助區塊鏈技術,在票據系統中可以實現點對點交易,因為其具備節點公開的特性,所以交易完成,不存在賴賬現象,避免“一票多賣”的現象。
關于區塊鏈技術如何改善信用系統,黃炳欽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于記錄客戶的發票信息,避免客戶帶著發票重復申請貸款。區塊鏈還有一個好處是能確保客戶的隱私,不必讓銀行共享客戶的敏感信息。
在信用(征信)系統中,區塊鏈可以依靠算法記錄信用信息并加密存在區塊鏈中的分布式計算機上。當客戶所申請的機構需要征信時,則可以直接調取區塊鏈獲取相應信息,而不必去核心機構(央行)申請查詢。
Sarbhai 也提到 Ripple 正在研究一個新的協議,它用來連接起來不同的賬目,關鍵是提高互用性。“我們最近在非洲和蓋茨基金合作,使用這個協議可以連接不同的支付平臺。”
區塊鏈技術現在尚在技術發展的初期階段,正所謂發展和風險并存。對于區塊鏈技術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此前人民日報也曾發表一篇《三問區塊鏈》的文章,呼吁應該警惕區塊鏈技術的概念炒作——“區塊鏈技術還很不成熟。我們必須謹慎概念炒作,并將基于技術的創新從那些具有籌資目的的創新中分離出來。為了更好地促進和利用區塊鏈技術,政府應該加強政策法規的實施。”
提到區塊鏈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Sarbhai 倒認為技術本身是安全的。他認為,最近三年內,區塊鏈還會很安全。他的擔心其實是技術的被替代性——“五年后,如果量子計算技術成熟了……或許能夠打破區塊鏈。”
相反的是,Sarbhai 認為技術本身不應該被監管,他提到新加坡、澳大利亞的監管做得很好。
“雖然監管和創新總是在一起,但不應該監管技術,該監管它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 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