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中心的海航動真格了。近日,彭博社援引新興市場智庫 REDD 消息稱,海航集團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 10 萬人,占其本體及關聯公司員
風暴眼中心的海航動真格了。
近日,彭博社援引新興市場智庫 REDD 消息稱,海航集團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 10 萬人,占其本體及關聯公司員工總數近四分之一。REDD 表示該消息來自五個匿名信源。
目前海航共有 41 萬名員工、其中 29 萬名是境外員工。裁員將涉及人力資源、商業運營、資產重組等部門,還會牽涉海航計劃出售的子公司,暫不涉及海航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海南航空。據稱海航已在海口總部傳達上述消息,不過海航集團下屬某上海子公司員工告訴《好奇心日報》,他們暫未聽說相關消息。
如果傳聞屬實,這將是海航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裁員計劃。
海航一直是國內企業在海外投資的代表性企業之一。但由于大量的收購和投資導致海航債務問題成為了一個火藥桶。去年6月,銀監會點名了包括海航、萬達等四家企業,要求各家銀行排查這些的授信及風險分析,這讓海航債務問題迅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海航 2018、2019 年到期債務超過 443 億元。據悉,海航計劃2018年上半年處置約1000億元人民幣資產以償債,一季度資金缺口就達150億。
事實上,2018年以來,關于海航資產處置的消息不絕于耳——據國內外媒體本月初報道,先是有海航17億信托違約,集團出面解釋;后有海航欲出售集裝箱租賃資產,中遠海運或將接手;再有其在鳳凰金融借款逾期,等等。
剛剛過去的2月,海航緊急出手。先是宣布減持德銀股份,業內人士保守估計海航套現約16以人民幣。然后,海航旗下香港國際建設在港交所公告,擬把啟德地塊以160億港元出售給恒基兆業地產。2016年11月至去年3月期間,海航在異常激烈的競標中擊敗對手,共計斥資272億港元購買了前啟德機場的四幅地塊。本次與恒基交易的地塊耗費了海航142億港元。在不計算交易費、稅費的前提下,海航賬面獲利約18億港幣。
這兩項加起來,春節期間海航就能拿到真金白銀30億元左右。
此外,新年以來海航加大了海外資產的處置力度和速度。包括出手其在美國、英國和國內的多處地產項目。但截止目前,上述出手啟德地塊是唯一兌現的交易;加上賣出當初還需要借英國、比利時公司才能“繞道”增持的德銀,可見海航已在加速處置債務,可謂全線出擊,賣股票、賣地、子公司重組等等。
顯而易見,海航在快速回籠資金已應對債務危機。這就不難理解,海航為何要下狠心大規模裁員10萬人了。
應該說,去年6月同樣被點名的萬達在這方面做的更為徹底也更為迅速。過去的一年里,萬達給人的感覺總是站在懸崖邊緣。但萬達董事局主席王健林果斷出手,不停地賣賣賣,一度讓外界認為萬達可能真的不行了。
但事后,很多人不得不佩服老王。他不僅迅速賣掉資產回籠大量資金,而且在2018年的1月29日,引進了騰訊、蘇寧、京東、融創的340億資金,萬達商業也講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各方將推動該集團盡快上市。這是全球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巨頭之間最大的單筆戰略投資之一。萬達迅速上岸。
相比來講,海航在這方面要遜色不少。不過亡羊補,牢也不見得是壞事。希望通過這次債務危機,海航能沉下心來,別再做“看不懂”的企業。
關鍵詞: 海航動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