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第三次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后兩日,11月20日,美商務部表示已開始向部分美國企業發出出口許可證,允許他們繼續向華為供貨。與此同時,
在美國第三次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后兩日,11月20日,美商務部表示已開始向部分美國企業發出出口許可證,允許他們繼續向華為供貨。與此同時,也拒絕了一部分公司針對華為的出口申請。
路透社報道稱,美商務部長羅斯于19日晚間在福克斯商業頻道的節目上表示,商務部已收到近300份豁免申請,“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發出為期20天的拒絕意向信件,以及一些許可”。
發放許可程序從20日開始,企業有關申請需獲得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以及能源部的同時批準。
美商務部發言人20日表示,所批準發放范圍狹小的許可證,“授權不對‘國家安全’或美國海外政策利益構成巨大威脅的有限和特定的商業活動”。
商務部官員沒有透露有哪些美國企業收到許可,也未透露被批準或拒絕申請許可證的數量。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仍有許多申請仍在等待美國相關部門決定。
曾在美國商務部任職的律師凱文·沃爾夫(Kevin Wolf)表示,收到拒絕信的美企業仍有機會上訴。
今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本想借機重創中國企業,不料后院起火,引來多家華為美國供應商、客戶存活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去年美國芯片制造商和其他企業向華為提供了價值110億美元的零部件。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后,部分制造商已下調了它們的收入預期。
本月初,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透露,華為現在不需要美國,就已經可以解決供應問題。對于“撤不撤銷實體清單”的問題,任正非認為,“美方需要考慮美企的利益,不用考慮華為”。
針對“第三次豁免”一事,華為18日向觀察者網表示,不管臨時許可與否延期,對華為經營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有限,也不會改變華為一直遭受的不公平對待。我們一直認為,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對美國的損害比對華為的損害更大。不僅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我們呼吁美國政府停止對華為的不公正對待,將華為移出實體清單。【文/張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