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6月19日),蘇寧易購(下稱蘇寧)發布公告稱,其境外下屬子公司日本LAOX株式會社(下稱LAOX)計劃實施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向戰略投資者蘇寧
昨晚(6月19日),蘇寧易購(下稱蘇寧)發布公告稱,其境外下屬子公司日本LAOX株式會社(下稱LAOX)計劃實施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向戰略投資者蘇寧電器集團全資子公司GRANDAGALAXY、中文產業全資子公司GLOBALWORKER定向發行股份及新股預約權,本次交易完成后,LAOX募集總額為6.4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顯示,本次定向發行股份完成日起,LAOX將不再納入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成為公司有重要影響的參股公司,將按照權益法核算。
這是近一年里,蘇寧繼蘇寧小店、蘇寧金服后發生的第三次重大資產出表。
中國游客讓LAOX大起大落
LAOX跟蘇寧的關系,要追溯到10年前。
LAOX創立于1930年,是日本一家著名的老牌家電量販店,1999年12月在東證Ⅱ部上市。2001年LAOX一度成為日本電器量販店的龍頭老大,每年銷售額達100億元,但隨后因日本經濟形勢原因以及日本電器零售市場飽和等壓力開始走下坡路。2009年,LAOX店鋪數量從149家縮減至6家,年銷售額降至5億元經營面臨巨大危機。
2009年6月出資5730萬元收購LAOX27.36%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也是少有的而中國企業收購日本上市公司的情況,在當年引起了轟動。在蘇寧收購LAOX當年,LAOX開始著重發力從何免稅店業務。2009年后,蘇寧三次增資,繼續保持LAOX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此后LAOX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家電量販店轉型為免稅連鎖店,依靠大量中國游客在2014年扭虧為盈,逐漸成為日本最大的免稅連鎖企業之一。LAOX最引人關注的時期是在2015年,大量中國游客,在當時,赴日旅游時順便搶購日本生產的電飯煲和電動馬桶蓋成為風潮,LAOX也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LAOX對中國游客購買力的依賴性太強了。據環球時報報道,隨著匯率上漲和中國在2016年上調了出境游客在國外購買物品的關稅,中國游客在日本的“爆買”熱度已不復從前,受此影響LAOX關閉了銀座總店。
實際上中國訪日游客的數量并沒有減少,仍在逐年增加,只不過到日本的游客開始注重體驗消費而不是購物消費,國內海淘平臺的發展讓日本商品逐漸觸手可得。
針對消費者的變化,LAOX來到第二階段:以免稅店業務為核心轉型、同時向海外零售貿易、餐飲服務、生活時尚、旅游服務平臺、商業房地產等五大產業發展。
在海外業務方面,2010年,LAOX就開始進軍中國市場。2011年,LAOX國內首店在南京開業,不過后中國門店連年虧損,于2016年結束了門店的運營,目前LAOX在國內主攻電商業務,在蘇寧、網易考拉和天貓上有官方旗艦店。
在日本,LAOX除了開始免稅店之外,還開始涉足女鞋、餐飲、文化等時尚、旅游類業務:
2016年,LAOX收購株式會社SHIN-EI(女鞋策劃、批發銷售)和新興制靴工業株式會社(女鞋制造)的股份;
2017年,LAOX設立子公司Food Creation Works株式會社,經營餐飲店,收購愛都交通株式會社(經營觀光出租車)成為旗下子公司,設立子公司LaoxSCD株式會社,管理運營商業房地產;
2018年,LAOX收購株式會社SAP(開展以文化遺產為舞臺的各種文化活動)為旗下子公司,收購SHADDY株式會社(銷售禮品相關商品)為旗下子公司。
2018年LAOX店面數量38家,銷售額達70億元。旗下的禮品公司Shaddy在日本擁有近2000家門店,出售日本生活場景中的禮品;旗下的時尚公司主要售賣女鞋、男性西服等。此外,LAOX還運營純會員制的旅游俱樂部“NEW CITY CLUB OF TOKYO”,以及一些文化娛樂設施。
不過,在2015年之后,LAOX再次進入虧損狀態。2013年到2018年,LAOX凈利潤分別為-2.3億元、0.5億元、4.4億元、-1.5億元、0.1億元、-1.2億元,2019年一季度,LAOX凈利潤為-0.6億元,虧損金額呈上升趨勢。
也因此,蘇寧才不想讓LAOX繼續納入上市公司的合并報表中。
三次剝離業務,蘇寧“養家”不易
在LAOX之前,蘇寧還有兩次將業務剝離上市公司體系的操作,分別是蘇寧小店和蘇寧金融。
去年10月,蘇寧發布公告,通過張近東之子張康陽的子公司增資蘇寧小店,將虧損中的蘇寧小店從上市公司剝離;12月,又通過內、外部增資擴股,把蘇寧金服從上市公司體系中剝離出去。
而三次剝離業務的原因應該基本一致。一是為了讓業務獨立發展,在業務獨立之后發展會更加靈活,未來的融資之路會更加便利。如蘇寧金服的獨立,跟阿里、百度、京東的做法是類似的。
二是減少虧損業務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保障股東利益。在本次剝離LAOX的公告中,蘇寧就表示目前LAOX處于轉型投入階段,短期經營業績表現較弱,交易完成之后,LAOX由公司控股子公司變為公司參股公司,降低LAOX轉型不確定性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并有助于保證股東利益。
而作為上市公司,蘇寧也必須盡可能避免虧損業務的影響。在筆者之前對蘇寧剝離蘇寧小店的報道中提到,業務的虧損,費用的上漲,對自身造血能力較差的蘇寧都是很大的負擔,尤其是蘇寧小店這樣的“無底洞”。
從2014年到2018年,蘇寧扣非后凈利潤大部分時間點都是負數。自2014年開始,蘇寧會用了一些非經營性手段補充現金流并抬高凈利潤,例如出售門店和子公司,例如拋售阿里股票。
在2018年內,蘇寧通過兩次拋售阿里股票共獲利108億元,所得資金也主要用于智慧零售及線下店鋪的擴張。通過出售阿里股份,蘇寧在2018年上半年獲利56億元,導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暴增19倍;12月28日,蘇寧再次出售阿里股票,約獲利52億元,2018年蘇寧凈利潤達133.3億元。
筆者理解蘇寧應該是由商業地產托底的跟隨式戰略,“國內連鎖第一名”是蘇寧的底氣,不管線上線下的同行做什么,蘇寧都會快速跟進。通過業務的“堆砌”,蘇寧營收快速增長。但為什么蘇寧的費用無法降低,那些靠上市主體喂養的體外業務發展如何,則不是外部人員能夠推測的了。
以往年的情況看,此次蘇寧剝離LAOX業務有可能是為年中財報做準備。現在蘇寧持有的阿里股權全部出售完畢,除非蘇寧能另外找到“血包”,不然今年蘇寧將面臨經營能力以及新零售升級的雙重考驗。(作者 | 范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