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2020_国产免费成人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_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久久夜色_美国超碰在线_男人天堂tv

您的位置:首頁 > 管理 >

零售業邏輯正演變 制勝之道將變為數據主權

2019-04-03 15:09:18 來源: 《財經》雜志

零售業的邏輯正在從場-貨-人向人-場-貨演變,制勝之道將從流量為王變為誰能擁有更智能化的、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推薦算法,這其中,數據主權

零售業的邏輯正在從“場-貨-人”向“人-場-貨”演變,制勝之道將從流量為王變為誰能擁有更智能化的、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推薦算法,這其中,數據主權至關重要。

京東華北物流中心倉庫的工作人員。圖/視覺中國

中國電商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非常明顯。根據eMarketer的數據,2018年中國網購額突破了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而在電商零售市場份額中,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占了58.2%,京東占16.3%,這兩家就占了超過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第三名是拼多多,份額5.2%。往后是蘇寧、唯品會、國美電器,份額分別為1.9%、1.8%和0.7%。第七到第十名是亞馬遜中國(0.7%)、一號店(沃爾瑪中國0.7%)、當當(0.2%)、聚美優品(0.1%)。前十名里七家純電商,三家傳統零售企業份額只有3.3%。

相比之下,美國電商市場情況大不一樣。2018年,亞馬遜獨占44.8%市場份額,第二名e-Bay份額6.8%,第十名是做家居的垂直電商Wayfair,份額1.1%,前十名里只有這三家是純電商。第四名是蘋果(沒錯,造iPhone的蘋果),份額3.8%。其余六家都是傳統零售企業,沃爾瑪第三,份額4%,第五到第十名是家得寶、百思買、梅西百貨、Qurate零售集團、Costco。六家合計,份額10.5%。沃爾瑪上升勢頭強勁,eMarketer預測今年其份額將升到4.6%,2017年其只有3.3%。

并且,中國電商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至少在五年前就定型了,美國電商市場亞馬遜一股獨大的態勢直到2017年之后才日益明顯,美國零售業的實體企業最近兩三年才真正感受到競爭壓力,處境才開始惡化。

為何會有這種不同?

中國電商勢力遠遠大過美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零售業的實體企業實力太弱,主動往線上走的意識也太弱。2013年麥肯錫有個調查,中國只有25%的中小企業主動利用互聯網面對顧客,美國的比例是85%。美國很多的街頭小店、小餐館都有自己的網站和線上線下打通的會員系統,中國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都既不具備這種能力也沒有這種意識,普遍依賴互聯網公司建立線上能力。麥肯錫的調研顯示,中國90%的企業,線上能力依賴互聯網巨頭的大平臺,美國的比例是24%。

實力天然有差距之外,監管環境不同也有利于中國互聯網公司坐大。在美國,你很難想象一家公司能夠把零售、支付、金融、娛樂全部打通來自己做,法律不會允許這樣的壟斷巨頭出現。你也很難想象一位著名企業家公開講用戶不在意隱私,愿意用隱私換取生活便利,因為法律不會允許企業無所遁形地獲取用戶數據。面對售賣假貨、流量造假、評論造假時,美國的監管也更嚴格,上述造假都可能被刑責論處,也均有法院判例。

亞馬遜近年來競爭優勢顯著擴大,主要因素不是渠道壟斷,而是相較傳統零售企業,它的技術優勢日益凸顯。例如,在多年積累之后,相比沃爾瑪,亞馬遜掌握的數據量更大,算力和算法更強,它就能給供應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意見,例如如何優化產品目錄、精算庫存、實現預測式發貨,這樣它的供應鏈效率就更高——沃爾瑪每發出50萬件商品,亞馬遜就可以發出1000萬件商品。

同樣基于數據、算力和算法,亞馬遜建立了一套實時動態優化價格體系,它的后臺會計算你的消費意愿,并據此動態定價,從而獲取更高的毛利率。例如,當它發現你的手機電池電量很低時,就會把價格定高一些;當它發現一件商品你沒加入過購物車,那就把價格定低一些。

這里面的關鍵詞是數據主權。美國企業這方面的意識比中國企業強得多,前者是實在打不過了才繳械投降(關店倒閉或被收購),后者很多是從未有過抵抗意愿,直接就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互聯網巨頭了。可能他們覺得反正線上的事情自己也做不好,不如就交給互聯網巨頭去做,被他們注資甚至收購也無妨,但這是非常不努力、非常沒有想清楚的表現。

因為對于零售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你的消費者,消費者去哪兒你就該去哪兒,線下往線上走不可避免,放棄線上就意味著你沒辦法服務你的消費者。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很難想象一個不掌握用戶數據的企業該如何立足市場。

現在一些互聯網巨頭號稱賦能實體企業,開放數據平臺,“你只需專心賣貨,剩下的交給我來做”。其實它開放給你的只是淺層數據,比如新客老客占比、下單地址、加了購物車的有多少、轉化率有多少等等。但它不會告訴你消費者的瀏覽記錄、在某個頁面上停留了多久,這些才是可以用來做供應鏈優化的最有價值的信息。

所以實體企業面臨著一個兩難,要么不畏艱難打造自己的數據系統,要么被互聯網巨頭套牢得更深。過去它賣流量賣廣告給你,現在它賣數據給你,而這些數據就來自于你。

這是針對B端(零售企業)而言,對于C端(消費者),自己的數據掌握在誰手里是不是無所謂呢?是不是掌握在平臺巨頭手里,自己更方便實惠呢?這種觀點似是而非。當你的隱私被巨頭悉數獲取之后,它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讓你生活在一個更加狹窄的世界里,你看到的商品是它想讓你看到的,你看到的價格是針對你一個人設計的。

就好像電影《楚門的世界》,楚門看似快樂地生活著,實際上他的世界里就他一個真人,其他所有人都是演員,他置身的是電視公司的真人秀,只有他一個人被蒙在鼓里。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但是,在平臺巨頭已經如此強大的今天,實體企業還能走出“楚門的世界”嗎?

我舉一個餐飲的例子,肯德基。肯德基在中國有6000多家店,加盟店的數目是個位數,基本上是全自營。現在他們的移動點單系統、收銀系統全部都是自主研發自主產權,把數據主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做這件事用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厚積薄發,一旦完成,競爭力提高就會立竿見影。

美國也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百思買(BESTBUY)。百思買2012年、2013年非常慘,這兩年美國出現關店潮,百思買卻扭虧為盈逆勢上揚。過去五年,亞馬遜股價漲了486%,百思買股價漲了300%多,只是略遜一籌。怎么做到的?打通線上線下,利用渠道下沉優勢,通過服務收入抹平與電商的成本差異,實現同樣的低價。它能做到這一點,得益于其強大的會員系統,也就是對用戶數據資產的掌控,它能夠從賣單品變成賣整體解決方案,比如智能家居服務,百思買團隊到客戶家里提供定制化的家居設計。

零售業很可能正在迎來一個轉折點,會出現脫穎而出的新選手。零售業最早是貨-場-人,生產型企業主導,生產出產品,通過渠道賣到消費者手里;后來變成了場-貨-人,渠道為王,先是國美蘇寧這樣的線下大渠道、后是阿里京東這樣的線上大平臺享受高額溢價;現在正在開啟人-場-貨的階段,人為核心、消費者為核心,貨可以不通過場,而是通過社交平臺,粉絲推薦來找到人。這很大程度上顛覆了當下平臺巨頭的人找貨邏輯。人靠搜索找貨,靠搜索就是流量為王,流量都掌握在大平臺手里,你找到的是競價排名后的貨。

拼多多可以被視為顛覆者。打開拼多多的頁面就會發現,搜索功能很不明顯,購物車也不好找,這是故意的。企鵝調研平臺的數據顯示,淘寶京東95%以上的人是通過搜索頁面找到商品,50%以上是通過收藏加購物車找到商品,而拼多多通過搜索進去的只有一半左右,另一半是通過微信群里的推薦鏈接,和來自拼多多主頁的推薦去下單的。

它的邏輯不再是基于流量搜索的人找貨,而是基于算法推薦的貨找人。這有可能成為零售業的發展趨勢,它能讓消費者不必浪費心力在搜索上,還能消除不健康的商業模式,例如刷單。新邏輯之下,制勝關鍵是誰能擁有更智能化的、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推薦算法。

當下電商巨頭的立身之本是平臺,做平臺勢必要做流量,要做搜索付費廣告,巨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這意味著他們最在乎的是誰能給更多的廣告費,而不是了解顧客需求、設計生產更好的產品、對供應鏈系統做優化改造。這正是新一代電商和實體業的機會。當實體企業慢慢掌握了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運營的能力后,它們就可以接觸到終端消費者,可以做針對性的精細化運營,就會降低對大平臺的依賴。

如果我們對比一下2008年和2018年的全球前20大互聯網公司,兩個名單上都有的公司只有三分之一,2008年的前20大,有的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比如雅虎。2018年的前20大,很多當年還沒成立,比如螞蟻金服、京東、小米、滴滴、美團、頭條。所以,電商業的寡頭壟斷格局是否牢不可破?答案很可能是NO,哪怕在中國亦是如此。(作者:林宸)

關鍵詞: 零售業 邏輯 數據主權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