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亞洲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持續火熱,競爭日益加劇,更多的私募基金開始拓展跨境市場。過去數十年,亞洲私募基金行業發展日趨成熟,中國
近年來亞洲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持續火熱,競爭日益加劇,更多的私募基金開始拓展跨境市場。
“過去數十年,亞洲私募基金行業發展日趨成熟,中國金融機構、家族辦公室等不同形式的投資者加入,令行業競爭急速升溫。私募市場出現資本過剩,不同的基金爭奪交易,因此很多私募基金紛紛將目光轉移到海外市場。比如,中國投資者開始轉向投資越南企業。”德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香港辦事處主管趙載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
今年第二季度,該律所對10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私募股權公司的高層做了訪問調查,這些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均超過5億美元。調查顯示,位于亞太區的普通合伙人(GP)非常強調將資產組合進行地域多元化。75%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三年內這一策略變得更為重要,此舉可以讓他們進入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不同的組合公司中建立聯系并從中獲利。
以往國際私募股權投資者通常希望在亞太市場尋找“低買高賣”的資產,但隨著近年企業估值水漲船高,大部分投資者退而求其次,希望在投后管理中提升被投企業的價值。
趙載經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地區的私募股權基金,亞太區的投資者更傾向于使用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的交易架構,反而不太愿意與其他戰略投資者合作進行并購(buyout)。
基金集資規模激增
隨著各大私募基金巨頭紛紛加碼布局亞洲市場,亞洲私募股權行業發生了巨變。
德杰新加坡辦事處管理合伙人柯迪恩(Dean Collins)在采訪中表示:“過去兩年,一些國際私募基金巨頭不斷在亞洲設立大規模的基金,規模在50億美元甚至100億美元。據我所知,一些基金的規模甚至每兩年翻一倍,這也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20年前,一筆1500萬美元的交易被認為是一筆大交易,但今天一筆5億美元的交易可能都不會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整個亞洲私募市場的規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盟投資集團(PAG)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及太盟亞洲資本主管合伙人單偉建曾表示。
今年6月21日,凱雷投資集團宣布,旗下的凱雷亞洲基金V(五期)募資已完成,總額達65.5億美元,不僅超過了50億美元的原定目標,而且比上一期凱雷亞洲基金IV(四期)總額高65%。CAP V是凱雷亞洲并購基金系列的最新一期基金,將在亞太地區多個行業進行并購及戰略性股權投資。
9月19日,高瓴資本表示,其最新成立的私募股權基金“高瓴基金四期”(Hillhouse Fund IV, L.P。)成功籌集了106億美元資金,刷新了KKR創下的93億美元的紀錄。高瓴資本目前在亞洲的資產管理規模達500億美元。
同時,由私募基金參與的并購交易數量大增。根據Refinitiv數據,今年迄今為止,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在內的私募基金業者支持交易總計達7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3%,并超越2015全年的紀錄高點740億美元。
另類投資日益受追捧
在歐美地區,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主要參與一些大型的收購交易,但在亞洲,他們也積極布局投資于成長型公司,特別是在互聯網和科技領域。
德杰新加坡辦事處合伙人文笑金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私募股權基金開始涉足早期的科技投資,“雖然這些投資的單筆規模可能不大,他們擔憂如果早期不進入的話,未來可能錯失投資良機,而且后期進入可能面對估值過高的風險。”
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東南亞地區36宗私募股權交易中有19宗來自科技行業。
“由于中國科技公司龍頭的加入競爭,有看法認為他們推高了整體的估值水平。但是考慮到這些科技龍頭企業可以將中國的商業模式嫁接到東南亞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即使是東南亞地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Grab及Go-Jek,估值相比起中國同業仍然較低。”她坦言。
同時,文笑金透露,房地產基金、直接貸款、基建等一些另類投資也受到私募基金投資者的關注。
近年來,由于傳統房地產價格不斷創新高,以及超低的房地產收益率,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另類房地產資產,包括學生及長者住宿、共享共居、自助存儲設施、停車場以至數據中心等。
仲量聯行亞太區資本市場營運總裁及另類資產部主管Rohit Hemnani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環顧全球,亞太區的另類房地產市場仍未及歐美市場成熟,但隨著投資者繼續尋求新板塊的投資機會,以實現資產多元化及提高回報率,令相關資產越來越受關注。另類房地產屬長期經營租賃,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并可降低市場波動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