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大的、宏觀角度來看,大力度減稅
10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大的、宏觀角度來看,大力度減稅將是對經濟的一大利好。他預計,明年減稅、減費的力度有望達到甚至超過1%的GDP,可能大于美國減稅的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僅今年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未來還有更多新政策已在路上。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10月初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
劉昆明確表示,“我們還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
10月18日,在財政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稅政司副巡視員袁海堯再次表示,我們正在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袁海堯指出,減稅降費具有多重效應,不僅僅只是為企業減負,同時還在擴大就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成長、促進擴大消費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短期看減少了財政收入,長期看增強了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是以政府收入做“減法”換取企業效益做“加法”、市場活力做“乘法”。
他說,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廣大市場主體期盼進一步出臺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
“經濟增速放緩時期,由于市場壓力較大,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及償債能力均面臨挑戰,此時企業對于稅收負擔的感受尤為明顯。”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實行減稅政策是逆周期的應對舉措,對解決企業困難、激發市場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5月1日,增值稅17%、11%兩檔稅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并且,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對有關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電網企業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1100多億元,已于9月末完成。
數據層面已經有所體現,9月當月,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出現負增長,減稅效應可見一斑。
就在上周六(10月20日),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也揭開面紗。按照征求意見稿,從2019年開始,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從整體上來說,預計考慮在專項扣除加提高起征點后的新個稅法將會較舊個稅法少納個稅1110億元。
另外,房產稅、土地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契稅、關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收條例需要在2020年之前上升為法律,明年我國的稅收立法進程將會加速進行。在諸建芳看來,在推動各類稅種的立法時,也正是全面減稅助力經濟增長的好時機。
在可選路徑上,推進增值稅改革和立法,同時繼續降低增值稅稅率,繼而減輕企業負擔的呼聲很高。
李旭紅認為,增值稅是我國當前最大的稅種,只要有貨物、勞務、無形資產及不動產的流通交易即需要繳納,因此如果降低增值稅稅率,可以馬上顯現減稅效果。在減稅措施中,降低增值稅稅率是一項優選的政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