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十一的逐漸臨近,斷直連的最新進度和網聯的系統承壓能力再度引發業界關注。十字財經從接近監管人士處了解到,就當下斷直連的進展而言
隨著“雙十一”的逐漸臨近,“斷直連”的最新進度和網聯的系統承壓能力再度引發業界關注。
十字財經從接近監管人士處了解到,就當下斷直連的進展而言,銀聯雖然已與兩大巨頭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和并進行了系統對接,但迄今為止,就發卡側而言,銀聯切量并無太大進展,主要承接兩大巨頭交易量的,依然是網聯。
“網聯自‘630’之后,切量速度大幅躍升,一位接近網聯的人士透露,‘630’之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網聯的清算筆數在每月百萬筆量級,‘630’之后,網聯解決了D+0的問題,交易量承接能力迅速提升,突破了千萬量級。”該人士透露,發卡側斷直連而言,網聯已經承接了網聯承接了支付寶90%的交易量和財付通87%的快捷交易量。
不過,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協議支付即網聯版代扣業務目前為止仍無實質性進展。
“代扣業務對各個支付公司而言是剛需,但現在網聯的主要精力還在兩大巨頭的快捷切量上,尚且無暇顧及中小支付機構的需求。”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CEO告訴十字財經。
1、快捷切量達九成
目前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以下簡稱“A/T”)與銀聯、網聯(以下簡稱“兩聯”)的合作模式中,清算鏈路是“收單機構-銀聯/網聯-A/T-銀聯/網聯-發卡行”,因此, “斷直連”工程分為收單側和發卡側。
上述人士透露稱,收單側而言,目前而言,線下第三方支付的聚合業務才剛剛開始,仍有相當比例的聚合業務在第四方手中,行業格局還比較混亂,難以統計是否完成了百分之百的“斷直連”業務。就發卡側而言,網聯承接了支付寶90%的交易量和財付通87%的快捷交易量。
“快捷交易的切量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磨合,各行的協議都差不多了,630之后,網聯解決了D+0的到賬時效性問題,承接能力發展很快切了9成。”上述接近網聯人士表示。
“但是這么一來,在交易量出現井噴之際,網聯的系統是否穩定成為重要擔憂。比如接下來的雙十一。”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告訴十字財經。
今年4月,網聯技術負責人強群力曾介紹稱三地六中心滿配情況下,估算可以達到18萬筆/秒的性能指標。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支付峰值達到每秒25.6萬筆,為上一年的2.1倍,數據庫處理峰值達4200萬次/秒。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天貓交易量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支付寶余額賬戶或者余額寶的賬戶扣款,不涉及和銀行賬戶的清算。因此實際的清算壓力沒有25.6萬TPS那么大。但另一方面,“雙十一”已經不僅僅是天貓的專屬狂歡。除了阿里體系內的天貓與部分淘寶店鋪,京東、蘇寧甚至蘑菇街等垂直類電商平臺也都參與其中。以京東為例,京東體系支持微信支付、京東支付以及通過京東支付實現的各種銀行卡的快捷支付。“雙十一”期間,通過這些支付手段實現的交易也將給網聯或銀聯的系統帶來壓力。
因此,今年“雙十一”壓力不容小覷。
然而,就“雙十一”支付系統的穩定性而言,網聯并非主要承壓方。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支付寶和各家銀行的擔憂一點也不比網聯少。上述銀行人士表示,據其了解,支付寶和銀行眼下的打算是采取兩手準備:“先走網聯,屆時,如果網聯的系統撐不住出現服務器宕機等情況,直連系統都還在,不排除回切直連網絡系統的可能。”
一位接近支付寶人士告訴十字財經,除了網聯之外,支付寶仍在積極推進與銀聯的合作進度。
“系統建設不是一個大躍進能解決的問題。網聯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無論是系統建設還是斷直連的進度能有如此成績已屬不易。斷直連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系統也需要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不穩定或發生宕機事故等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現在要考慮的是,在這波考驗中如何平穩度過。”一位接近網聯的人士如此評價。
2、代扣業務幾無進展
“代扣業務對各個支付公司而言是剛需,但現在網聯的主要精力還在兩大巨頭的快捷切量上,尚且無暇顧及中小支付機構的需求。”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CEO告訴十字財經。
支付機構對代扣通道的需求,很大程度基于成本考量。相較快捷而言,代扣通道的成本要低得多。
十字財經從多位市場人士處了解到,快捷的成本在千分之二左右,這意味著,一千元的交易就需要付兩塊錢的成本。而代扣則按筆計費,以銀聯提供的代扣產品為例,單筆實行階梯費率,分為0.7元、1.2元和1.7元幾檔。而一些市場人士評價稱,銀聯的代扣通道成本較之以往深圳金融聯網絡服務中心(下文簡稱“深金結”)等提供的代扣通道而言,成本已經相對較高。由此可見,代扣成本遠遠低于快捷。
自去年代扣市場加強整頓以來,無論是以深金結為代表的集中代收付中心還是銀行的代扣直連通道都已陸續關閉。這給支付機構的成本控制帶來了滅頂式的壓力。
以信用卡還款產品為例,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樣的行業巨頭,在“斷直連”工程的推動下,信用卡還款業務基本都已通過快捷實現,直接導致了成本高企,微信甚至因此兩度調整信用卡收費規則。
而財力不夠雄厚的信用卡還款機構,則需要不斷被擠壓的代扣通道中繼續拼湊直連網絡以控制成本。十字財經了解到,以51信用卡為例,其信用卡還款產品中,依然通過接入多家支付公司來拼湊代扣直連網絡以降低通道成本,只有該網絡無法覆蓋的銀行才會使用快捷通道。
“現在,擁有3到5家銀行直連代扣的支付機構已經很牛。很多銀行都已經關閉直連的代扣通道。” 一家第三方支付的機構部人士告訴十字財經,盡管首選肯定是直連的代扣通道,但現實處境已經十分無奈,“當然也可以選擇銀聯的代扣通道,但是相較直連的代扣通道,銀聯代扣通道的限額很低,失敗率也不低,還要銀聯認證。”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網金部人士告訴十字財經,相較快捷而言,代扣業務產品涉及的系統改造需要調動的資源更多,這是迄今為止網聯協議支付產品尚未實現較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從銀行角度來看,快捷業務只需要網金部門參與對接。而代扣有各種各樣的場景,不同的場景模式可能涉及不同部門,對公業務部門、個金部門以及總行下轄各個分支機構可能都需要參與進來。不同場景對代扣業務的需求也不同,諸如保險等業務場景純代扣只需要用戶身份證和卡號就可以實現,而游戲、音樂等場景下一次授權多次使用的小額支付還是屬于快捷層面的業務,但有時也會使用代扣的通道。因此針對不同的場景模式,銀行需要先進行內部梳理,對協議進行統籌。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目前來看,網聯還無暇推動銀行去進行產品的設計和對接。”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