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證監會核準了人保的A股首發申請。根據中國人保在港交所公告,此次公司所發行股數不超過23億股。而A股也將迎來第5家A+H
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證監會核準了人保的A股首發申請。根據中國人保在港交所公告,此次公司所發行股數不超過23億股。而A股也將迎來第5家“A+H”上市險企。
這個國慶節,“財險一哥”中國人保過得很愉快。
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證監會核準了人保的A股首發申請。根據中國人保在港交所公告,此次公司所發行股數不超過23億股。而A股也將迎來第5家“A+H”上市險企。
創近三年發行股數新高
中國人保公告顯示,此次發行股數不超過23億股,而根據此前預先披露的A股招股書,公司擬發行的股數為45.99億股。可見規模縮水較大。
發行規模的縮水對其償付能力是否有影響?中期業績報顯示,人保集團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3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4%,資金方面較為充足。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以及投資活動現金流分別有247.99億元和104.32億元的流出。
同時,記者發現,此次中國人保集團的發行股數已創下近三年來A股市場發行量新高,僅次于2015年6月中國核電的38.91億股。另一方面,按市凈率法來估算,人保集團最近披露的每股凈資產為3.43元,若發行23億股股份,保守估計募資額約為78.89億元,這一募資規模也屬高位。
有券商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如此大規模的募資,可能對A股形成抽血效應,短期內對A股有影響。
在中國人保之前共有4家“A+H”上市險企,分別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險企的A股首發股份數分別為15億股、11.5億股、10億股、1.59億股。對比來看,中國人保可謂是“巨無霸”級別。
而此次中國人保募資的根本目的,或可追溯至2017年5月。當時公司發布公告稱,為了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及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并于上海交易所上市。發行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充實公司資本金。
有趣的是,現有的4家“A+H”上市險企中,主營皆為人身險業務。而作為此次加入的中國人保主營財險,可以說填補了這一空缺,為保險板塊注入了新鮮藍籌血液。
此外,A股的保險板塊近來有所回暖。國君非銀團隊稱,在行業負債端如預期中邊際改善的情況下,保險板塊的走勢與短期無風險利率的相關度得到強化,而無風險利率的企穩有利于板塊的估值修復。
太平洋證券也認為,保險板塊的估值目前較低,市場對保險股的預期過分悲觀,目前股價極具安全邊際。
近期即將上市的藍籌新人中國人保,又會與保險板塊之間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對此,新浪財經首席評論員艾堂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人保上市對保險板塊會形成帶動,但作為大盤股,也會對市場造成抽水效應。另一方面,保險板塊回暖有利于人保上市后的價格表現,不過作為大盤股,上市后的漲幅應該有限。
“巨無霸”的未來發展
作為“巨無霸”的中國人保,注冊資金為148億元,總資產在2017年年底達到9879億元,逼近萬億量級。目前財政部持有其70.47%股份、社保基金會持有其10.2%股份。
業務方面,穩居“財險一哥”的中國人保,其財險1-8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606.36億元,占財險行業全部原保險保費收入的33.37%。
公司的中期業績報也顯示,公司的財險市場占有率達34%,同時其機動車輛保費收入仍在穩步增長,該業務上半年的保費收入為1224.39億元,同比增長3.9%。
對比來看,其人身險方面的發展則還有很多空間。今年1-8月人保壽險的原保費收入為805.14億元,同比下滑14.6%。
中期業績報中也顯示,人保壽險與健康險保費收入都有所下滑,兩者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3%和0.6%。
人壽保險分部凈賺保費為695.03億元,同比下降16.2%,公司對此解釋稱,一方面公司正深化轉型,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壓縮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計劃;另一方面,監管系列新規對行業內新業務發展形成掣肘。
健康險分部的凈賺保費較同期下降45%,公司稱,是由于積極推動業務轉型升級,停售中短存續期產品所致。
總體來看,人壽險與健康險的下滑皆與業務結構轉型有關。作為大體量的險企,轉型的陣痛通常會比中小險企更容易度過。而在A股上市后,中國人保將獲得更多資金進行發展。身為集團險企,除了財險方面的穩打穩扎之外,人身險方面會否有快速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