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間,中證登發布了修訂后的《特殊機構及產品證券賬戶業務指南》。新版本的業務指南對資管產品開戶的要求進行了全面調整。其中,對
9月19日晚間,中證登發布了修訂后的《特殊機構及產品證券賬戶業務指南》。新版本的業務指南對資管產品開戶的要求進行了全面調整。其中,對銀行理財開立證券賬戶的實質約束和申請開立中的便利化措施作了安排。
市場上隨即有“商業銀行理財投資范圍放寬,直接入市已基本沒有障礙”的聲音出現。但掌握入市資金的銀行資管人士指出,這是一種誤讀——新的業務指南,只是減少了銀行理財在開戶環節的通道嵌套,取得跟其他資管產品在開戶環節的平權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銀保監會對公募理財能否投股票、如何投尚未進一步明確。“如果說理財開戶解決的是技術問題,那么公募理財是否允許投股票則是制度問題。”國泰君安首席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預計,針對后續公募理財投股市、股權質押的堰塞湖問題,監管層也很快會有相關方案。
實質是打破兩層嵌套
新的業務指南,最大的意義在于打破銀行理財開戶投資股票的多層嵌套。具體的做法是:刪除了銀行理財開戶承諾函中僅限于投資固收產品的限制,并明確一層嵌套下,委托人不必再出具自有資金承諾,僅提供委托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以及產品備案文件或成立文件即可。
“確實省了很多麻煩。理財分四種:權益類、債券類、混合類和衍生品,權益類的產品是可以配置股票的。但資管新規下發之前,理財入市要借助兩層通道。為什么?因為開具信托戶的時候,商業理財需要承諾資金為自有資金,而不是受托代理資金。但這個承諾商業銀行是很難做的。所以最后的做法是,理財通過信托,信托再通過券商資管和基金資管。這就變成了兩層嵌套,而現在就是解決兩層嵌套的問題。”一位上市行資管部總經理向證券時報記者詳述了銀行理財開戶受多層嵌套的原因。
一位大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原來只有已經開了“兩層戶”的理財產品可以投資股票;這次調整后,通道被減少。“以前要證明銀行投股市的資金是銀行的自營資金,所以理財賬戶通常要通過兩層信托、或者是其他的兩層通道才可以出去。現在單只理財產品可以用自己的名義開立單個賬戶。”他說。
邱冠華認為,放寬理財開戶僅能解決“要進股市的理財資金”的入市技術障礙問題,無法解決“理財資金要不要入市”問題。“以往銀行理財進入股市都需要多層嵌套,按資管新規要求,就導致老資金要抽離、新資金進不來。允許理財資金開戶后,類似產品的多層嵌套問題便迎刃而解”。
不過他也認為,這起碼避免了已入市理財資金不得不離場的問題,以及新增私募理財資金入市的技術障礙。“但至于理財資金是否會大規模入市,這又是另外一個維度的考察”。
一位股份行資管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理財開戶的放松是解決理財投資交易所債券的問題,銀行投股票一定是通過委外或者指數、FOF等方式進行,這是銀行機制問題。
他所說的“機制問題”,主要是指銀保監會對公募理財能否投股票、如何投尚未進一步明確。“雖然央行通知明確公募理財可以直投股票,但銀保監會的理財細則還不夠明確”。
“如果說理財開戶解決的是技術問題,那么公募理財是否允許投股票則是制度問題,前者僅僅解決了私募理財投股票的約束,后者對更大量的公募理財進股市意義更大。”邱冠華預計,針對后續公募理財投股市、股權質押的堰塞湖問題,監管層也很快會有相關方案。
銀行入市意愿充足嗎?
每每有關“銀行資金入市”的消息傳出時,市場便議論紛紛,這也是股市低迷情況下,投資者對巨額增量資金的渴求。理財資金雖然一直以來都可通過委外、指數等方式投資二級市場股票,但數量并不大。
“我自己總結有兩點,一是風險文化,銀行資管傳統的固收文化和股票投資是明顯沖突的,這是銀行的偏好;二是客戶接受度,能夠接受二級市場劇烈波動的銀行客戶還是相對較少,這是客戶的偏好。”一位華中地區城商行資管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目前看,只有少部分銀行私募理財存在股票投資需求。“我們行現在是沒有二級市場投資,客戶還是有比較大的固收預期,如果放大到整個行業,中長期看銀行大類資產配置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會有所上升,理財資金也會緩慢入市,但基于現有的制度障礙,以及銀行自身及客戶的風險偏好,我的期待比較低。”一位華南區域農商行資管部負責人認為。
他也表示,該行接下來的理財產品結構規劃為“以公募產品為主,私募產品為輔”,其中公募產品主要投資于標準債權類資產,私募產品主要投資于非標資產,按照期限匹配進行一對一對接。“符合條件的私募理財投資者較少,資金來源也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9月20日,銀行股指數早盤高開并持續走高,之后漲幅明顯收窄。
在大資管環境下,銀行理財在開戶環節上,有了與其他資管業務的平等地位。還有銀行人士希望在稅收、交易、質押、訴訟等環節,均能取得與公募平權的優勢。
有銀行資管人士進一步提出,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在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地位、信托代理關系進一步明確以后,理應有不需借助信托通道發放資管貸款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