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收入再度斷崖式下跌,壽險公司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匯人壽)面臨前所未有的窘境。近日,銀保監對上半年各險企保費數據的公開
保費收入再度“斷崖式”下跌,壽險公司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匯人壽)面臨前所未有的窘境。
近日,銀保監對上半年各險企保費數據的公開以及各險企償付能力報告的出爐,華匯人壽2018年1-6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僅1222.66萬元,同比下挫94.45%。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已經連續5年因為股權問題未披露年報數據的華匯人壽,可查閱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已連續11個季度出現凈利潤虧損,虧損額達2.54億。值得注意的是,受大連實德集團股權持有及代持、債務重組等問題的影響,華匯人壽至今仍未能解決股權爭議。
9月1日,一位長期關注公司治理問題的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分析說,“人才流失、產品開發停滯、市場份額被蠶食……目前華匯人壽首先是要解決其股權糾紛和股權違規等問題。”
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僅422.24萬
在經過近7年的發展后,華匯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水平低到了歷史最差水平。
在今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華匯人壽公開的數據顯示,其第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僅422.24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23.86萬保險收入,大降58.76%。
這并非偶然。事實上,華匯人壽今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和原保險保費收入的下滑幅度令人震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匯人壽前兩個季度的保險業務收入和原保險保費收入共為1222.66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億元,下滑幅度高達94.45%,幾乎是半年時間僅完成了此前的一個零頭。
長江商報記者比較歷史數據發現,在2017年單月規模保費相比2016年逐月下挫5成上下的基礎上,今年1-3月華匯人壽的規模保費下降的幅度均超過95%,4-6月保費逐月下降的幅度也幾乎超過50%。
保費規模同比連續兩年大幅下降至史上最低水平之外,在華匯人壽官網上,產品形態和產品類型非常匱乏。在產品中心欄目,華匯人壽僅有“個人產品”一欄上有一款名為2012年上架的一款名為“樂享安泰重疾保障計劃”的健康保險在售。而其理財保險、保障保險、意外保險、少兒保險及養老保險等多個產品類目則沒有任何產品推出,在其“團體產品”一欄也同樣是一片空白。
5年不披露年報
對于華匯人壽的業績情況和經營細節,目前除了按期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之外,其他數據未能查詢。
華匯人壽在今年4月27日發布了《2017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暫緩披露公告》。公告稱,鑒于公司正按照監管機關下發的《監管函》要求開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董事會和股東會無法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公司2017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暫緩披露。待公司治理整改工作結束,完成法定審議程序后,再進行披露。
這是華匯人壽第五個年頭發出的年報暫緩披露公告。截止到目前也未見其披露前5年的年報信息。不過,從目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上公開的償付能力信息披露顯示,有數據可查的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10個季度,華匯人壽每一季度的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再加上2016年第1季度上公布的2015年第4季度的數據,華匯人壽凈利潤的連續虧損已達11個季度。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除了2015第四季度虧損8824.69萬之外,此后的10個季度,華匯人壽每季度虧損幅度均在1000萬-2000萬上下浮動。
有業內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稱,對于有明確規定需要公開披露年報信息的保險公司,華匯人壽此種做法無疑會讓監管層長期重點關注、問詢。
存在股東股權等7方面問題
保費收入下滑、產品匱乏、凈利連年虧損、年報業績數年不公開,華匯人壽究竟面臨怎樣的問題?
2017年10月,原保監會針對華匯人壽的部分公司治理問題下發監管函稱,2017年2月27日至3月3日對華匯人壽進行了公司治理現場評估,發現其存在包括股東股權、“三會一層”運作、關聯交易、合規與內控管理、內部審計、信息披露、考核激勵等7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在股權方面,保監會稱,華匯人壽存在未在規定時限內報告股東股權被查封等事項以及存在違規股權代持、超比例持股等股東違規持股事項。
分析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稱,華匯人壽當務之急最需要解決的是其股權的合法、合規問題,繼而再來解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