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銀行保險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圈定近期四項重點工作,包括繼續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強實體
8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銀行保險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圈定近期四項重點工作,包括繼續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質效,深化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強系統內黨的建設。
在今年7月2日,國務院金融發展穩定委會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首要任務就是審議了金穩委辦公室指定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銀保監的會議上再次強調,要進一步融合、深化、細化行動方案的具體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
至于下一步的防范風險重點,銀保監會點出了四大領域分別是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泡沫、不良貸款和地方債。
同時,銀保監會也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優化對小微、“三農”、扶貧和基本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服務,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動定向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盡快落地,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新舉措。
加強整治互聯網金融 特別是網絡借貸
銀保監會稱,要自覺在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框架下,發揮好銀行保險監管部門職責,防控處置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特別是涉及網絡借貸風險的專項整治。
近期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網貸機構出現風險。為此,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召開網貸機構風險處置及規范發展工作座談會,并擬訂了下一步風險應對的十條舉措。
具體來看,一要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網貸機構建立溝通機制,提高經營的透明度。地方政府設立溝通窗口,解釋政策、回應訴求。二要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引導機構合規經營和健康發展。三要多措并舉緩釋風險。指導網貸機構通過兼并重組、資產變現、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
四要壓實網貸機構及其股東責任。已退出機構要依據破產法、公司法及有關監管要求制定清盤兌付方案,股東依法負連帶責任,有關部門監督執行,切實提高債務清償率。五要規范網貸機構退出行為。建立報備制度,明確退出程序,規范資產處置和債務清償,確保出借人合法權利不受侵害。六要依法從嚴從重打擊惡意退出的網貸平臺。緝捕外逃人員,加大法律懲處力度,形成有效震懾。
七要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將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八要加強金融基礎知識普及工作。幫助群眾準確分辨非法吸儲、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增強投資風險識別能力和審慎意識。九要引導出借人依法理性維權。依法打擊造謠、煽風點火、聚眾鬧事等非理性、超越法律界限的維權行為。十要嚴禁新增網貸機構。各地要禁止新注冊網絡金融平臺或借貸機構,加強企業名稱登記注冊管理。
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
銀保監會在此次會議上稱,要進一步完善差別化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嚴禁“首付貸”和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等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
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7月30日,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表示,落實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政策措施。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8月7日,住建部在沈陽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制定住房發展規劃,同時對樓市調控不力的城市堅決問責。而此前不久,住建部針對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開發商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市場亂象進行專項督查,并列出30個先行開展督查的城市,約談調控不力的城市接近20個。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7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城市司統計師劉建偉介紹,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回落,三線城市略有擴大,其中三亞以3.7%的漲幅領跑。
2018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政策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基調下繼續構建長短結合的制度體系。樓市調控持續加碼,限購繼續從嚴,調控范圍從一二線城市擴大至三四線城市。
加大處置不良貸款 真實反映資產質量
銀保監會在會議上表示,相關機構要加大不良貸款準確分類和處置工作力度。上半年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約8000億元,較上年同期多處置1665億元,銀保監會督促銀行保險機構要全面真實反映資產質量。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嚴格要求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的全部計入不良。目前,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120%降至100%以下。
截至8月29日,20家A股上市銀行公布了中期成績,統計數據顯示,20家銀行平均不良率1.465%,好于去年末的1.507%,僅江陰銀行一家的不良率超過2%。相比去年末,不良率上升的銀行僅3家,2家持平,15家則不同程度地下降。
中信銀行的不良率上升較為明顯,上半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08.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45%,不良貸款率1.80%,比上年末上升0.12個百分點。對于不良上升的原因,中信銀行表示,主要因為在國內信用風險進入新的敏感期的形勢下,該行主動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所致。
此外,貴陽銀行上半年不良率 1.39%,較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1.77%,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華夏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主要是受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下降、問題貸款處置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
相比國有大行和股份行,農商行的不良率相對較高。此前銀保監會發布2018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由一季度末的3.26%上升到4.29%,情況較為嚴重。風險暴露的農商行地區性比較明顯,集中在環渤海、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平均不良率前五的是貴州、河南、遼寧、山東和吉林。
目前已經公布的20家銀行中,江陰銀行的不良率最高,達2.29%,不過較2017年末的2.39%,下降了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6.48%,較2017年末上漲14.35個百分點。
地方債 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銀保監會強調,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強化問責的政策精神。
財政部部長劉昆8月28日表示,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7997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18.82萬億元)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05904億元,專項債務62093億元;政府債券159948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8049億元。
2018年1-6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期限5.9年,其中一般債券6.0年、專項債券5.7年;平均發行利率3.98%,其中一般債券3.97%、專項債券4.00%。截至6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剩余平均年限4.5年,其中一般債券4.4年、專項債券4.6年;平均利率3.44%,其中一般債券3.45%、專項債券3.42%。
劉昆表示,要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各省級政府對本轄區債務負總責,省級以下政府各負其責,重點加強對高風險地區債務化解力度。
遏制增量方面,劉昆表示,要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嚴格項目審核,管控金融“閘門”,決不允許以新增隱性債務方式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化解存量方面,劉昆認為,要堅持誰舉債誰負責,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督促地方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通過盤活各類資金資產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高負債地區要大力壓減項目建設支出、“三公”經費以及其他一般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