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巨頭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智能汽車,具備智能化成為上市新車的標配。毫無疑問,智能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而智能汽
當前,世界巨頭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智能汽車,具備智能化成為上市新車的標配。毫無疑問,智能汽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而智能汽車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聯產業的發展,比如與之緊密聯系的半導體產業。
隨著信息技術和汽車的不斷變革,汽車電子技術開始廣泛運用于汽車之中。半導體作為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用途非常廣泛,除了常見的多媒體娛樂系統、自動泊車系統、電視系統等,還廣泛運用于發動機和變速器、主被動安全、助力轉向等控制系統,堪稱汽車的神經系統。伴隨著汽車電子的快速發展,使用場景的不斷增多,運用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汽車半導體產業增長迅猛
2017年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景氣度飆升。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統計,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達到412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增速創下7年新高(2010年增長31.8%)。
2018年上半年,根據全球半導體巨頭陸續發布的最新財報,英特爾、高通等20余家較有代表性的知名公司,就業績來看,僅少數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比略有下滑,20余家公司第二季度業績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英特爾公布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二季度營收為169.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7.63億美元相比增長15%;凈利潤為50.0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8.08億美元相比增長78%。?
汽車半導體產業,已進入第二階段擴張時期,那么擴張的動力主要來自哪里呢?
智能化成為其擴張主要動力
汽車智能化勢在必行,已開始加速落地。汽車智能化的終極狀態是無人駕駛,各主機廠、零部件廠以及芯片廠、科技公司都在智能駕駛領域加碼研發,中美日歐政府也在不斷為其產業化掃清政策障礙。從需求端來看,L2級別的新車已越來越多。
從L2級別智能駕駛開始,汽車半導體的單車價值量就將大幅增加。從英飛凌的數據來看,智能化零部件作為純新增量,在 L2 級別合計能帶來150 美元/車的新增成本,不涉及執行機構,感知和算法分別占 87%和 13%。L3 級別成本則驟增至 580 美元,執行機構開始出現,與感知、算法分別占 5%、76%、19%。到 L4/L5 級別,智能化所帶來的汽車半導體需求進一步攀升至 860 美元,其中感知、算法、執行分別占 72%、22%、6%。
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 9068 萬和 8967 萬,以每輛汽車均價 10 萬元人民幣計,2015 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約 9 萬億元。預計 2020 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約為 1 億輛,自動汽車駕駛市場滲透率率為 10%,每輛汽車均價為 16 萬元,則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約為 1 萬億。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測算,無人駕駛汽車創造的市場價值將達到 420 億美元;2035 年前, 全球將有 1800 萬輛汽車擁有部分無人駕駛功能, 1200 萬輛汽車成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而中國將是最大的智能汽車市場。
2015 年中國的汽車市場總銷量約為2456 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規模超 7000 億元;2016 年~2020 年,中國汽車市場步入穩定發展期,2020 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預計將達到 2915 萬輛。
電動化也為其擴張助力
隨著多國宣布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機動車發展的下一個風向標。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電動汽車,“三電”將取代了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使得電動汽車的電子化程度更高。電動汽車新增DC-DC模塊、電機控制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高壓電路等部件,導致了電動汽車的半導體數量顯著增加。
電動化趨勢下, 功率半導體單車價值量增長最快。前裝用到的功率半導體售價從幾美金到十幾美金不等,用量約在幾十片的數量級。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傳統燃油汽車的功率半導體使用量約占其汽車半導體總量的 21%,成本 71 美元左右;混合動力車功率半導體成本將攀升至 425 美元,是傳統油車的 6 倍;純電動車功率半導體成本則可達到 387美元,是傳統的燃油汽車的 5.5 倍。IC 和傳感器在混動車/純電動車型上的價值量分別是傳統車的 1.2/1.0 和 1.3/1.1 倍,增幅低于功率半導體。
在政府政策鼓勵支持和一線城市限購的雙重刺激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維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7.7萬輛,同比增長53.3%。2020年有望達到2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將為半導體提供大量剛性需求。
在大變革趨勢下,汽車半導體市場擴張周期將非常持久。Strategy Analytics 預計隨智能化、電動化逐漸滲透,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從 2015 年的 310 億美元提升到 2020 年的 420 億美元,增長 35%。而 2020 年僅中低端乘用車實現L2 級別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僅個位數(預計 4%-5%),2020 年之后汽車產業的全面智能化和電動化還將為汽車半導體市場帶來更具持久的增長。
擴張帶來的行業變革
汽車半導體需求的二次增長也推動了行業格局變化。傳統上汽車領域的半導體大玩家是恩智浦(NXP)、瑞薩、飛思卡爾、英飛凌等,消費領域則是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不過從2015年開始,汽車半導體行業并購案例頻發。
2015 年年末,荷蘭恩智浦(NXP)公司完成對美國飛思卡爾公司的收購,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半導體企業。
2017年3月,英特爾宣布153億美元收購無人駕駛公司Mobileye。收購完成后,英特爾便能與英偉達和高通這樣的對手在無人車領域抗衡,同時也強化英特爾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領先技術供應商的地位。
2017年11月,博通宣布其已經完成了對網絡設備制造商Brocade通信系統公司的收購。隨著收購的完成,博通的數據中心產品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一直買買買的博通,在2018年7月,宣布以189億美元收購軟件公司CA Technologies (CA)。
2016 年 10 月,美國高通公司就宣布收購尚處于消化整合階段的行業龍頭恩智浦(NXP)公司,進軍汽車半導體市場。如果并購能夠順利完成,高通將成為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不過在2018年7月底,高通收購恩智浦(NXP)的計劃,因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的不予批準,這起半導體行業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并購案正式告吹。高通被迫實施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恩智浦(NXP)獲得了20億美元的“分手費”。?
在高通剛剛宣布收購恩智浦(NXP)失敗, 8月初,國外媒體又傳出重磅消息,英飛凌收購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的努力,經過一年的談判,即將修得正果。如果收購成功,英飛凌將超越恩智浦(NXP),一躍成為車用半導體行業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