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在保持貨幣政策定力的同時,強調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注重穩定和引導預期。日前,央行發
今年上半年,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在保持貨幣政策定力的同時,強調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注重穩定和引導預期。日前,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行,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在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條件下,面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必須更加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關于流動性的表述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通過三次定向降準以及增加中期借貸便利(MLF)投放,向市場釋放了流動性。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已經從年初的較為緊張變為現在的比較充裕。
具體來看,在綜合考慮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和金融監管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基礎上,近期,央行在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方面動作頻頻。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三次定向降準——2018年起實施的對普惠金融領域定向降準,約釋放資金4000億元至5000億元;4月份,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置換MLF,約釋放增量資金4000億元;7月份,通過定向降準共釋放約7000億元資金,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此外,通過靈活開展逆回購操作,配合使用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等工具對流動性季節性波動“削峰填谷”,二季度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中樞平穩下移,同時月末、季末等時點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性進一步下降。
為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上半年,央行累計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共2494億元。此外,為保證基礎貨幣供給,每月適時開展MLF操作。上半年,累計開展MLF操作24100億元,期限均為1年。6月末,MLF余額為44205億元,比年初減少1010億元。
數據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1.7%,較3月末高0.4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從上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7月末的2.6%左右。
“2018年以來,為了實現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人民銀行進行了一系列操作,增大中長期流動性供應。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金融改革持續深化,在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市場流動性好轉,市場利率回落,銀行放貸能力和意愿均有所增加。在目前穩健的貨幣政策背景下,政策實施是合宜的。”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李全對《金融時報》記者說。
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關鍵
《報告》顯示,二季度以來,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貸款利率基本穩定,同時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較為穩固。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34.8萬億元,同比增長12.1%。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2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5743億元,接近上年全年的增量水平,6月末余額為7.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
“從2014年開始,央行就對小微企業和 ‘三農’領域實施定向降準政策。今年以來,央行連續三次實施定向降準,在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減少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減。”董希淼表示,“2017年以來,隨著金融監管政策不斷加強,市場利率中樞有所上移,表外渠道收緊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擠出’效應可能加劇。在這種形勢下,央行和銀保監會采取差別化的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領域企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金融層面的資金比較充裕,但實體層面融資依然偏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如果不能及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讓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徘徊在貨幣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可能會出現類似“堰塞湖”狀態,從而導致部分流動性進入非實體經濟領域。
“近期以來,監管部門已經提出一系列措施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意愿和能力。”董希淼強調,銀行在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合理流動性的基礎上如何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成為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近日,銀保監會方面也表示,正在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優化小微金融服務監管考核辦法,加強貸款成本和貸款投放監測考核,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
李全認為,在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中,強監管促進表外業務繼續回歸,貸款規模持續增加,但包含股票融資、債券融資的直接融資比重并沒有顯著回升,說明融資結構仍不夠合理。因此,應繼續打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一方面,需繼續推進對小微、“三農”等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另一方面,應繼續加大股權融資的力度,多措并舉,在優化融資結構的同時持續擴大內需。
下半年貨幣政策邊際寬松仍將延續
“下半年,貨幣政策邊際寬松仍將延續。”董希淼表示,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人民銀行加強了對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寬信用”導向得到確立,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基調也被再次確認,后期市場流動性環境有望繼續保持充裕。
不過董希淼也強調,雖然下半年市場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改善,而且可能還會出臺進一步定向寬松結構性調整的措施,但這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方向轉變,更不意味著流動性全面放松。貨幣政策調控主要是“精準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同時,在“精準滴灌”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方式方法,正確引導市場預期,避免給市場造成過多的全面寬松的信號,進而影響整個貨幣政策定向精準調控的效果。
李全認為,總體來看,下半年流動性有望繼續改善。如果說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貨幣政策實施進程中更重視總量指標,那么目前的政策實施更注重價格型指標,這對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的綜合任務大有裨益。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增強前瞻性、預調微調、靈活把控,總的來看,會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基礎上,有效避免“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