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6日晚間消息,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其發行價19美元,總市值達240億美元。上市前幾
北京時間7月26日晚間消息,“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其發行價19美元,總市值達240億美元。
上市前幾個小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別看我們比阿里晚四年上市,但我相信,阿里吃過的苦我們都會吃,一個都逃避不了。但會看得到坑,付出的代價會少。“
他還坦誠,“成長的數據見證了,拼多多一大半靠運氣,而不是靠團隊的努力和拼搏。它很象改革開放前期的深圳,在正確的方向上做出爆炸性的增長。憑借個人以及小的團隊根本做不到。”
納斯達克首現中美兩地敲鐘 六名中國消費者代表上臺
在此次上市儀式上,一位用一分錢幸運抽中了一臺iphone X的中國消費者張怡從近千名初選用戶中被遴選成為最終的赴美敲鐘者。而在大洋另一端的上海中心大廈天臺,多次將商品成功砍至0元的北京的楊靚婧五口之家,在數百位媒體記者和消費者代表的見證下,和張怡一同共同按下了敲鐘按鈕。
納斯達克亞太區主席麥柯奕現場宣布,于兩地同時敲鐘,這在納斯達克歷史上尚屬首次。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黃崢最終選擇留在國內,與三億多消費者和億萬家庭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拼多多募資18.7億美元黃崢捐出2.3%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共計發行85,600,000股美國存托股票(ADS),融資18.7億美元。騰訊和紅杉資本擬在此輪IPO中分別增持2.5億美金。此外,其IPO承銷商已行使超額配售權,將執行購買額外1284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的選項。
拼多多計劃將40%的募資款用于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用于技術研發,剩余資金將用于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與很多科技公司類似,拼多多也將實施“同股不同權”的AB股結構,即A類股票投票權為1:1,B類股票投票權為1:10,B類股票賣出時自動轉為A類股票。這種雙層股權結構也被谷歌、Facebook等多家公司采用。
預計IPO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將占股46.8%,擁有89.8%的投票權,騰訊所占股比為17.0%,投票權為3.3%;高榕所占股比為9.3%,投票權為1.8%;紅杉所占股比為6.8%,投票權為1.3%。
2018年3月,拼多多曾以125億美元左右的估值完成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按此次IPO發行價計算,拼多多的市值已達24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顯示,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將在IPO后,捐出其擁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公司將建立由高級管理人員及拼多多合伙人制度選拔出來的員工組成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資金用途,并管理其日常運行。
按IPO發行價計算,黃崢此次捐出的資金約為4.47億美元。此外,黃崢還計劃另建一個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學和醫學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中國電商市場呈現三足鼎立格局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隨著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先后登赴美上市,中國電商市場正式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自成立以來,活躍消費者數量、活躍商家數量、GMV等數據均呈現指數級增長。
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活躍買家數達3.44億。Q2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戶達1.95億,較Q1增長17%。
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從674元增至763元。此外,拼多多平臺的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全年傭金及廣告收入為17億元,2018年Q1季度傭金及廣告收入達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7倍。
方正證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倪華此前評論稱,“拼多多后續要考慮的是如何維系3億的流量,并轉變為有效GMV,從而變現。我們認為,拼多多已經完成了初始的流量積累,在客單、貨幣化率逐步提升的假設下,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將逐季改善,有望在2018年末實現單季度的盈虧平衡。”
上市儀式的致辭中,黃崢表示:“欣慰于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在時刻自省與反思。3年時間,從無到有,在商業文明中,拼多多只是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這,迫使我們不斷改進、演變甚至進化,以兌現自身潛力,作出應有的貢獻。”“對于拼多多而言,上市只是“起點”,我們剛剛踏上賽道,渴望釋放力量,創造更多價值。”
員工平均年齡26歲 70%畢業于世界名校
招股書顯示,截止2017年底,拼多多共有1159名員工,平均年齡僅26歲,其中70%畢業于世界知名高校,大量工程師曾服務于谷歌、微軟等一流互聯網公司。
2018年Q1季度,拼多多的工程師團隊已經達700余人,其中有100人專注算法設計與開發。在新電商模式和相關技術的支撐下,每位拼多多員工年均支撐起370萬筆訂單,以及1.2億元GMV。
招股書中,拼多多表示,技術人才的能力和效率,能幫助公司在鞏固行業領先地位中占據競爭優勢。公司始終注重培養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實力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從而有效地設計、管理和運營平臺上的服務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