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間,此前新三板明星掛牌公司新東方在線正式公布了摘牌之后的去向,正是去年底以來內地公司最熱門的上市地港交所。而站在新東方在
7月17日晚間,此前新三板明星掛牌公司新東方在線正式公布了摘牌之后的去向,正是去年底以來內地公司最熱門的上市地港交所。
而站在新東方在線背后的除了創始人俞敏洪及其新東方集團外,則是騰訊。掛牌新三板后,新東方在線共計完成了三筆融資,其中第一輪便是由騰訊旗下Image Frame投資5088萬美元,也正是這筆投資,騰訊在新東方上市前坐擁12.06%股權,是為第二大股東。
新東方在線僅僅是騰訊系所投資企業赴港上市的其中一個代表而已,2017年以來,在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的大潮中,騰訊投資的企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對于這一輪騰訊旗下所投資企業趕潮上市,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輪騰訊投資企業批量上市,并沒有設置特殊的時點去推動。”在他看來,一方面下半年一貫是港股密集上市周期,去年,騰訊投資的眾安、易鑫、閱文紛紛在三四季度陸續上市。另一方面,港股回暖對新經濟公司吸引或許也是重要原因。
資本市場開花結果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梳理顯示,2017年港股上市大潮以來,包括以上市及準備上市的騰訊系所投資的企業就多達6家。
2017年9月28日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眾安在線(06060.HK)登陸香港聯交所,拉開了這一輪騰訊系投資企業赴港上市的序幕。
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螞蟻金服持股16.04%為眾安科技單一最大股東,而騰訊計算機系統和平安保險均持有12.09%的股權為并列第二大股東。
2017年10月16日,騰訊控股發布公告稱,騰訊公司建議分拆閱文并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同時提交聆訊后資料集,記者根據招股書統計,騰訊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共直接持有閱文約65.38%的股權。最終,在2017年11月8日,閱文正式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就在閱文登陸港交所不到10天,2017年11月16日另一家騰訊持有較大股份的企業,即易車旗下汽車零售交易平臺易鑫集團也在香港市場正式上市。
易鑫集團的股東中,添曜有限公司、騰訊移動均為騰訊全資附屬公司,一共持股24.31%,而記者了解到騰訊間接加直接持有易鑫已發行在外總股本33%。
2017年年末,騰訊系所投資公司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密集程度令市場咋舌,騰訊系所投資的企業正在利用港交所上市潮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2017年末的一波上市潮并不是終點,2018年開始香港市場新經濟企業上市大潮更加洶涌,騰訊系所投資企業更希望抓住契機。
除了新東方在線外,騰訊系旗下兩個重要企業,美團點評和同程藝龍分別在6月25日和6月21日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企業騰訊都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20.1363%和24.92%。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里,騰訊系所投企業有6家赴港上市,對于這樣的頻次,記者在同諸多市場人士交流后梳理了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騰訊確實借勢了這一波香港市場的新經濟公司上市潮。根據德勤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有超過100家的公司完成IPO發行,相較 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與此同時,德勤報告指出,港交所2018年上半年接受的上市申請有171家,這也要比2017年上半年的138家多出不少。
“作為新經濟投資領域最大的投資方之一,騰訊旗下企業在這一波上市潮中密集上市也并不意外。”一位紅衫資本投資經理7月25日表示。
可以觀察到,近期密集上市的騰訊投資公司,均在被騰訊投資后,獲得資本和端口流量雙重增值,這也印證了騰訊一直以來通過投資孵化對方成長,再通過上市獲得雙贏的戰略思路。另一方面,騰訊通過為美團點評、同程藝龍、摩拜等行業巨頭開放流量,也從一個單一社交軟件變成了一個連接平臺,騰訊開放戰略正在開花結果。
其次,對于這一波新經濟企業來說,經歷了幾輪周期的變化也到了孵化上市的節點。
“騰訊系所投資的絕大多數企業和境內IPO的節奏關系都不大,因為無論從政策、行業還是是否盈利來說,這些企業都無緣境內市場,因此決定這些企業上市周期的就是境外市場的上市趨勢以及自身的孵化程度。”一位中金投行部的人士7月24日對記者分析道。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騰訊投資掌舵人劉熾平出身于香港高盛,有豐富的資本運作和上市經驗,整個團隊也會在其中協助投后公司完成香港上市過程。而對內地企業來說,香港市場比美國市場,不論是上市成本還是地緣方面都更具優勢,這也是騰訊投資公司普遍上市香港的原因之一。
上市退出不是終點
對于PE/VC來說,所投企業上市意味著前期的投資開花結果,將功成身退。
事實上,就騰訊目前的投資成績來看,其不遜于任何一家PE/VC機構,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此前便用一系列“最”評價作為投資機構的騰訊,“騰訊才是中國創投市場最活躍的機構,超過任何一個天使、超過任何一家VC、超過任何一家PE,騰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最活躍的、出手最快、錢最多的投資機構。”
但就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騰訊又并非希望利用上市潮來快速變現,騰訊投資這些企業的目的來看,并非上市退出這么簡單,而就此次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言,騰訊并沒有表現出較強的減持欲望。
“就騰訊持股的比例來看,很多企業不是第一就第二大股東,這些企業在騰訊生態中也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相比之下就上市本身來說要比變現更重要。”前述中金公司人士分析認為。
另外,一些市場觀點也認為騰訊系旗下所投的眾多企業上市是完成騰訊戰略協同的重要一步。
一位前VC機構,現在創業,同騰訊打過多次交道的互聯網行業人士便指出:“不出意外的話,騰訊未來會向著集團控股公司+多個子業務上市公司的方向開始演進;這和Google在15年改名Alphabet,然后調整業務模塊的方式是一樣的。控股公司更多承擔的是投資的角色,而且可能是長期投資,而下面的具體業務子公司則承擔的是明確的營收增長。”
前述接近騰訊的人士也講道:“騰訊的投資和業務方面肯定是有協同,需要在戰略的層面去把握。同時騰訊投資有很強的獨立性,即使在內部,我們也需要帶著辯證的眼光。比如內部某個業務做得不好,我們可能通過投外部的公司引進賽馬機制,促進雙方在競爭中獲得最快成長。”
在他看來,投資企業上市只是騰訊開放戰略開始不是結束,騰訊更關注未來與戰略合作伙伴持續的業務協同。
以京東為例,上市后的京東憑借多元融資迅速成長,與騰訊在投資、戰略布局等多領域緊密合作,不論是京騰計劃的持續展開,還是屢屢聯手持股唯品會、永輝,共同抵抗阿里在智慧零售的進軍,戰略意義遠遠超出股權收益,這也將是未來騰訊聯手投資公司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