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公布的6月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中資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單位存款中結構性存款環比均出現負增長。6月末,中資
日前,央行公布的6月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中資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單位存款中結構性存款環比均出現負增長。
6月末,中資大型銀行單位存款中結構性存款余額為12175.59億元,較上月末降649.21億元。這一現象在中小型銀行中同樣發生。同期,中資中小型銀行單位存款中結構性存款余額為38938.08億元,較上月末降1512.52億元。
4月27日發布的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而資管業務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剛性兌付偏離了資管產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質。
在此情形之下,銀行保本理財持續減少,一時之間,結構性存款代而成為銀行負債端增加的重要渠道。
不過,近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進一步規定,結構性存款應當納入商業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范圍,相關資產應當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衍生產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產品業務管理,應當有真實的交易對手和交易行為。
可以預見,一定程度上結構性存款增長勢頭因此受到抑制。
民生證券研究院分析師李鋒所在的團隊分析,新規明確結構性存款按表內存款管理,將緩和銀行把結構性存款作為攬儲利器的局面,適逢當前銀行對結構性存款依賴已跨過高點,此時新規的落地能減少對銀行負債端的沖擊。
此外,在金融去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果后,銀行負債端壓力持續改善下,預計結構性存款的增量與貢獻度將延續當前下降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