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迎來繁忙的一天,這天有8家公司在掛牌交易。這些企業分別是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映客互娛有限公司、英恒科技控股
7月1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迎來繁忙的一天,這天有8家公司在掛牌交易。這些企業分別是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映客互娛有限公司、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齊屹科技(開曼)有限公司、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恒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評價稱,要論趕來敲鑼公司的數量,一天8家尚屬第一次。
掛牌上市的8家企業中,昨日股價表現也各不相同。截至7月12日收盤,這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為六漲一跌一平,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但高開低走,收盤漲10.390%;而齊屹科技收盤跌幅為7.010%,成8家企業中首日破發的唯一一家,而英恒科技平盤。
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打破首日破發魔咒
映客直播于昨日9時30分正式登陸港股,股份代碼為HK:03700,其開盤價4.32港元,較3.8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12.21%。截至昨日收盤映客直播股價上漲10.65%至每股4.26港元,市值85.86億港元,約合72.94億元(元指人民幣,下同),其盤中漲幅一度突破40%,市值一度超過107億港元。
映客股價收盤雖未大漲,但也打破了破發魔咒。近期,在港股上市的多只內地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包括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天平道合、匯付天下等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資公司里,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占比高達68.42%。
“創業九死一生,上市水到渠成”。7月12日,移動直播平臺映客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奉佑生在掛牌上市現場如是說。
對于首發的高開,奉佑生在上市后接受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稱:“定的是良心股價,是為了讓二級投資者賺錢,映客并不看重短期市值,我們相信自己是長遠持續增長的公司。”面對未來股價的漲跌,奉佑生心態平和:“股價漲跌都是正常的,忘掉股價,回歸業務”。
對比虎牙擬IPO時約人民幣160.35億元到184.43億元之間的估值,及虎牙現在453.84億元的市值,映客目前72.94億元的市值相對較低。另據了解映客計劃市盈率在12到14倍,港股不少科技企業市盈率甚至在30倍以上。
根據映客11日公布的IPO最新配售結果:其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基石投資者為分眾傳媒和B站。
奉佑生還在此前的路演中稱,雖然近來香港市場氣氛并不算好,但選擇這個時點在香港上市,是對映客直播充滿信心。
此外,去年宣亞國際與映客并購雖然擱淺,但雙方合作仍然會繼續。在并購之前,映客與宣亞國際成立了合資公司,著力于開發適合于直播平臺的各類廣告業務模式,并對接潛在廣告主。
新股頻頻破發,企業為何掀赴港上市潮
根據《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IPO新政落地,A股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香港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安永預計:2018上半年香港市場共有98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增加44%,使主板(HKEX)與創業板(GEM)整體上成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
德勤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有超過100家的公司完成IPO發行,相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與此同時,德勤報告指出,港交所2018年上半年接受的上市申請有171家,這也要比2017年上半年的138家多出不少。
其中科技公司更是扎堆上市。包括小米、平安好醫生、獵聘網、匯付天下。還有同程藝龍、美團點評等已經遞交赴港上市的招股書。
不過與此同時,《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顯示,上半年香港市場籌資額502億港元,同比下降8%,位列全球第五。德勤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整體融資規模為503億港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滑8%。
另一方面,獵聘網、匯付天下、小米等新經濟企業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這也為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敲響警鐘。
財經評論人曹中銘認為:“小米開盤即破發,與新經濟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不無關系。去年來,包括閱文集團、平安好醫生等號稱‘新經濟五劍客’五家企業先后在港交所掛牌,但除了閱文集團外,其他四家公司股價均出現破發,像易鑫集團最大破發幅度超過60%。”
昨日,齊家網成為唯一遭遇首日破發的公司。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表示:“從整個國際資本市場來看,它一定是有波動的,這個波動并不影響公司本身價值的沉淀和長期的發展,所以作為我們來說,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怎么把我們自己的核心的價值、長期的價值構建得更好。”
那么,為何破發頻頻,企業還在扎堆赴港上市?2018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速度加快,僅在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
對于為什么要選擇港股上市?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市場的選擇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決定的。”
楊德龍認為,港股的上市流程較為簡單是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多數都是一些新興產業,這些企業有的可能暫時不符合A股的上市條件,或者需要快速上市,因為在A股上市需要排隊,時間比較長。”
高樟資本創始人兼CEO范衛鋒評論稱,各種“新經濟”公司扎堆美股、港股上市,似乎要借著美國納斯達克在歷史高位的勢能,抓住幾年一遇的上市窗口。小米、美團點評、映客……這批公司的上市,不僅承擔著他們自己的命運,更是對過去幾年VC行業的所謂新經濟估值體系、思考邏輯的嚴肅檢驗。 同時,他認為在新的周期之中,新的機會、新的玩家、新的投資邏輯正在醞釀,資本市場也將迎來洗牌浮沉。
根據投中統計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七成,達到近一年來的最低值。有市場觀點認為,這個數據意味著,投資機構在今年一季度募到的錢急劇減少,投資機構沒錢了,創業公司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稱,流動性問題引發了集中上市,“資本也有季節,現在應該不算旺季,即使很多大的獨角獸公司,也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