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次新股近日遭遇密集破發潮后,券商板塊又將迎來新的壓力測試。6月26日,國泰君安和浙商證券將一起迎來首發限售股解禁,其中,國泰君安
券商次新股近日遭遇密集破發潮后,券商板塊又將迎來新的壓力測試。
6月26日,國泰君安和浙商證券將一起迎來首發限售股解禁,其中,國泰君安將解禁27.8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1.94%,這也是本周解禁數量最大的一只個股。
有市場人士指出,國泰君安巨量解禁股東主要是公司實控人,但由于實控人有不低于發行價的減持承諾,因此即便解禁短期拋售壓力也不大。
巨量解禁重壓兩券商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26日,國泰君安將有27.83億股限售股解禁流通,此次解禁股占其總股本的31.94%。根據公司公告顯示,此次解禁的股票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涉及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轉持二戶6家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均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換句話說,此次限售股股東為國泰君安實控人。
除國泰君安外,另一只券商股浙商證券也將迎來限售股解禁。資料顯示,與國泰君安同一日,浙商證券將有8.75億限售股解禁,解禁數量占公司總股本26.26%,占目前其流通股本的262.76%,而解禁股東則包括了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義烏市裕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臺州市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10余家原始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此次限售股解禁前,國泰君安和浙商證券股價已處于破發狀態,其中,浙商證券目前處于小幅破發的狀態,而國泰君安股價則已跌破發行價超過10%,兩只券商股走勢較為低迷。
一家“安全”一家“愁”
同處于破發狀態,兩只券商股是否會再遭解禁股拋壓重創呢?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比之下,浙商證券拋售壓力要重一點,他們是一般原始股東限售股解禁,這部分股東因為持股成本不高,即便浙商證券目前股價處于破發狀態,但他們的賬面浮盈還是很高,可能在解禁后會有拋售的欲望。國泰君安就安全很多,幾乎沒有減持的壓力,因為目前IPO相關政策,實控人鎖定三年后,兩年內減持需要股價不低于發行價,目前國泰君安破發,他們自然沒有減持的可能,除非國泰君安股價反彈,重新站上發行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國泰君安招股書發現,國泰君安控股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實際控制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國際信托、國際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國際集團資產經營公司公告承諾,“所持發行人股份在持股流通限制期滿后兩年減持的,減持價格不低于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發行價。”
另外,浙商證券招股書里,公司實控人也有同樣的承諾,但是此次浙商證券解禁股東不包括實控人,因此解禁后這些原始股東存有減持的可能。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券商股整體走勢不佳,但是券商今年業績不算差,未來下跌空間不大,并且已經開始逐步顯現出估值優勢,特別是大券商,優勢明顯,所以我覺得,在目前的位置,限售股東解禁后,拋壓的意愿不會太強烈,如果出現拋售打壓股價,或許會提前出現階段低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國泰君安今年營收繼續保持增長,目前市盈率低于15倍,是僅有兩只市盈率低于15倍的券商股,估值優勢較大,浙商證券市盈率則在33倍左右,處于行業中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