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發布《第四批PPP示范項目咨詢服務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入選第四批PPP示范項目提供咨詢
近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發布《第四批PPP示范項目咨詢服務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入選第四批PPP示范項目提供咨詢服務的218家咨詢機構進行了分析。就此相關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PPP領域資深專家。他們認為,PPP咨詢機構扮演著撮合項目落地的關鍵角色,《報告》專門對第四批PPP示范項目咨詢服務情況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咨詢機構提升咨詢服務質量,推動PPP咨詢服務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報告》是對咨詢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的綜合評價
專業、合格的咨詢機構,是PPP項目規范實施和順利開展的重要智力支撐,是PPP改革得以有效推進的重要參與力量。為了規范PPP咨詢市場,財政部去年3月印發了首個針對PPP咨詢服務業的管理辦法,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咨詢機構庫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入庫管理約束系列條件,推動PPP咨詢行業規范有序發展。此次《報告》的發布,是對咨詢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的一次綜合評價和檢索。
《報告》顯示,排名前25位咨詢機構服務的項目數占第四批示范項目總數的49%,項目投資額占第四批示范項目總投資額的47%;在218家咨詢機構中,約一成咨詢機構在多個地區提供服務,近三成咨詢機構在多個行業提供服務。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澤彩認為,財政部強化對已入庫項目“兩評一案”審查,不是叫停和踩剎車,而是突出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為防范政府付費和缺口適當補助項目帶來的財政支付風險增加了一道“防火墻”。從《報告》可以看出,多元化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機制的建立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財政部PPP專家、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PPP項目未來的監管方向是信息公開,將客觀信息向社會公眾公開,讓社會公眾來監督相關市場主體,通過公眾的監督和評價促進市場主體提升自身專業能力。
理性看待咨詢費用之間的差異
PPP專業咨詢機構是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智囊團隊,是推動PPP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備相應的勝任能力,并保持中立性。其中,咨詢費金額與項目投資規模存在正相關性,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財政部PPP中心發布的《報告》,旨在從監管層的角度,對咨詢機構的能力、服務質量等進行在線評價,實現供需雙方良性互動、規范合作。
《報告》對咨詢費用情況進行了數據分析。396個第四批示范項目的咨詢費總金額為3.71億元,平均每個項目支付的咨詢費為93.71萬元;平均咨詢費最高的行業為城鎮綜合開發,平均咨詢費最高的地區為北京市,近八成項目咨詢費集中在20萬元—160萬元。
財政部PPP專家、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咨詢費價格低的地區質量會相對差些,為了保證PPP項目質量,應該盡快回歸到正常水平。
王澤彩認為,從財政部第四批示范項目看,項目咨詢費標準基本在0.01‰—0.5%,少數高于項目投資額的1%,跨度較大,亟待規范和統一,規范和健全咨詢市場的價格機制對規范發展PPP尤為重要。財政部PPP專家、光環時代咨詢董事長申龍認為,政策性推動PPP項目咨詢機構難免會產能過剩,必然造成惡性競爭,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統一的費用標準,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咨詢公司過于分散不利于PPP高質量發展
《報告》對咨詢公司在地區和行業中的分布進行了數據分析。按咨詢機構服務地區統計,218家咨詢機構中,2家咨詢機構服務的項目跨10個以上地區,6家咨詢機構跨4—8個地區,20家咨詢機構跨2—3個地區,190家咨詢機構僅在1個地區服務。按咨詢機構服務行業統計,218家咨詢機構中,3家機構提供的服務跨7個行業,12家咨詢機構跨4-6個行業,48家咨詢機構跨2-3個行業,155家咨詢機構僅在1個行業服務。
如何看待咨詢公司在地區和行業中的分布?譚志國認為,咨詢費在行業和地區的差異能夠反映出一定的市場情況,相對復雜的行業和項目咨詢費用往往比較高,對咨詢服務相對認可和接受度高的地區咨詢費用也相對較高。但是因為樣本量較小的原因,部分行業和地方有些失真,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參考,不能完全作為行業費用的依據。
金永祥認為,從《報告》可以看出,目前PPP示范項目咨詢服務機構過于分散,這種狀況不利于PPP高質量發展。
王澤彩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咨詢報告質量的差異性直接關乎到項目落地率。咨詢機構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分布,說明不同行業和區域對PPP政策認知的差異和不足。要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既定政策和申報流程,在PPP項目的組織、識別、論證、采購、建設、運營、評估和移交全過程管理中,依法加強風險分擔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的設計,確保多方共贏的“積德行善”工程目標的實現。決策部門和咨詢機構不能因區域歷史、文化、要素稟賦差異,而出現PPP項目布局的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