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九大報告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及一系列監管新規的出臺和監管部門的改革,中國金融行業邁入了穩字當頭的強監管時代
隨著十九大報告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及一系列監管新規的出臺和監管部門的改革,中國金融行業邁入了“穩”字當頭的強監管時代。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近日發布的兩份報告中指出,2017年是中國金融行業監管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強監管、嚴監管將成為常態。而全球銀行業在過去幾年中所經歷的強監管時代的風險相關表現和競爭趨勢對中國銀行業具有參考意義。
報告指出,受風險、監管和合規成本上升及高額罰款沖擊,2016年全球銀行業平均經濟利潤在經歷連續五年增長后首度下滑。只有愿意進行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公司銀行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一些公司銀行家正逐漸意識到目前的挑戰。BCG在2017年對公司銀行業高管定性調查顯示,86%的受訪者表示,數字化將改變其業務的競爭格局和經濟環境。但令人遺憾的是,只有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明確的數字化戰略。只有19%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組織具備市場領先的數字化能力。
BCG總結,大多數成功的數字轉型計劃都建立在四大支柱上:1、重塑客戶旅程,包括精簡和縮短開戶及貸款流程等;2、發掘數據的力量;3、重新定義運營模式;4、建立數字化驅動組織。
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何大勇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銀行業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毫不吝嗇,但數字化轉型主要仍發生在零售銀行領域,公司銀行業務方面仍處在點狀創新階段,尚未形成全行業認可的成功轉型模式。“由于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到一定程度時邊際收入會降低,所以我們呼吁銀行業加快在公司銀行業務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記者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