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美國科技強大的全部秘密一文引發刷屏,也引發微友們激烈討論。贊同筆者觀點者居多,反對者的主要論據是:美國在國際上不講契約精神,從
本號“美國科技強大的全部秘密”一文引發刷屏,也引發微友們激烈討論。贊同筆者觀點者居多,反對者的主要論據是:美國在國際上不講“契約精神”,從當年的武力侵略到退出TPP和《巴黎全球氣候公約》,皆為例證。
我的回應很簡單:美國科技強大,不是因為美國在國際上講契約精神,而是因為美國政府在國內對美國的企業、民眾講契約精神。我們要學習的正是后者而非前者。聽明白了嗎?
1
危機倒逼改革vs危機倒逼“砸錢”
中興休克,全民總動員。不僅如此,美國又磨刀霍霍向華為……讓人想起國歌那句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圍繞中興通訊的激烈討論,激發了強烈的社會危機感,這是好事。但對于如何擺脫危機,不僅缺乏共識,反而引發了無數口水戰。
經濟學家吳敬璉的一席話再度把爭論推向高潮。4月22日吳敬璉表示:
從網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種危險,這種危險就是由于這個爭論使得這種國家主義更加取得了優勢,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有關產業,比如說有一種口號叫做“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
標題黨請注意,吳老反對的不是發展芯片產業,而是“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眾所周知,“不惜一切代價”通常意味著政府砸錢。為什么吳敬璉反對政府砸錢呢?他說:
芯片問題其實政府是非常重視的,問題似乎并不在于給錢沒有給錢,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芯片基金規模是4000億,像清華大學紫光一個收購動作也是想在芯片發展上建立豐功偉績的,但是效果并不好,有許多深層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但吳老對砸錢效果不好的“深層次問題”并未展開。
2
集中力量辦大事?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體制的重要特色,也取得過很多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子彈、航空航天、高鐵、大飛機、三峽工程。
因此,“砸錢搞芯片”似乎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選擇。
其實不然。芯片與以原子彈為代表的“國家工程”的區別在于:
原子彈是一個確定的目標,而芯片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目標。根據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摩爾(GordonMoore)提出來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芯片)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原子彈的客戶需求是固定的(國家是唯一的客戶),而芯片的客戶需求是多元的、多變的,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定位的客戶對芯片的需求自然不同。例如,英特爾宣布退出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組建專門的事業部來從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隨需而變是一流企業的關鍵能力。2017年3月,英特爾收購Mobileye,希望搶占“算法+芯片”的AI賽道。
開發原子彈沒有市場競爭,而芯片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芯片領域,英特爾的領導者地位就不斷受到AMD和英偉達的挑戰和威脅。例如在比特幣引發的挖礦潮中,AMD就成為最為受益的芯片廠商。挖礦者為繪圖芯片的銷售做出的貢獻已經超過了游戲。
原子彈沒有專利保護,而芯片領域存在嚴格的專利保護。2009年,英特爾與AMD結束長達22年的反壟斷、專利司法糾紛,宣布和解:英特爾向AMD支付12.5億美元。
可見,原子彈這類國家工程主要是依靠的大規模投入和時間,這也是為何巴基斯坦、伊朗、朝鮮這樣的小國也要湊熱鬧搞核武器的誘惑所在。
芯片需要的不僅是投入,更是對技術變化、客戶需求、未來趨勢的把握,這不是“砸錢”就能突破的。在芯片領域的持續創新,只能靠市場機制和企業家精神。
3
民間風投vs政府基金
要實現“中國芯”的突破,關鍵不是政府砸錢,而是風險投資的市場化機制。原因很簡單,只有風投才能投出企業家精神。
芯片需求是巨大的,這應該是一個對風投充滿吸引力的投資領域:中國消費了全球59%的芯片。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進口價值為2601億美元,超越石油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但是風投也有自己的苦衷。投過餓了么、滴滴、ofo的“獨角獸捕手”朱嘯虎說:
怎么辦?
出路是“風投與政府”的聯合,這一經驗被譽為是以色列創新的法寶之一:
民間風投負責投資決策,確保市場化選擇。
政府基金墊后,與民間風投聯合投資。
2015年以色列組團來華招商,創設了專門針對中國投資者的投資損失保護機制:若風險投資失敗,中國投資者可享受投資資本10%-15%的損失補償。隨后,阿里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向以色列JVP基金投資數千萬美元。
中國政府“不差錢”:此前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募資1387億元,市場預計二期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至2017年,各地政府共同宣布成立約5000億人民幣的半導體基金。
但是,這些政府資金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投資項目的選擇,應該由民間風投而非政府基金“說了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民間風投基金,既要分享投資成功的收益,也要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政府基金可以“部分補償”民間風投所承擔的風險,但絕不可以“過度慷慨”,否則民間風投就會變成“只拿好處不擔風險”,導致激勵扭曲。
政府基金要容忍虧損和失敗,拋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僵化考核。
4
砸錢vs砸體制
比砸錢更重要的是砸出機制。
中國的科技短板不僅僅是芯片,科技創新一日千里,沒有人能預見什么技術是下一個“芯片級的大國重器”。只有“企業家精神”的繁榮才能實現面向未來的創新。為此,政府應該:
加快行政審批權改革,給創業提供更多自由空間。
加快IPO注冊制改革,讓風投和創業企業能有更好的退出機制。
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教育“去行政化”,從娃娃做起。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創業和創新激勵。
落實“依法治國”,有恒產者有恒心。